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匠心家宴”暖心启幕
烟火气里藏匠心,家宴桌上诉温情。10月25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江新城校区“匠心家宴”主题活动在三味堂二楼暖心启幕。
此次活动既是学校深化学生社区建设、打造温馨社区生活的生动实践,更是“五育融合”实践大课堂的创新之举。党委书记向家文、副校长卢俊,党委学生工作部、后勤管理处、北斗技术学院等单位部门负责人与同学们欢聚一堂,以家常菜为纽带,将传统饮食文化研学、职业礼仪培训与烹饪技能实操巧妙融合,让传统与匠心在烟火氤氲中碰撞,让班集体向心力在协作互动中凝聚,为学生社区注入了浓厚的人文温情。

一场有温度的家宴,离不开细致入微的筹备。活动前期,导航2502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启了一场“匠心修炼”。从传统菜品的食材甄选到配方的创新改良,从宴席流程的精心设计到餐桌礼仪的系统研习,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反复研讨,将对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敬畏之心,融入每一个细节之中。从确保食材新鲜,到优化调料配比,再到完善流程衔接,每一个环节的最佳方案都在深入探讨中得以确立,为家宴的圆满举办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暖人心的,莫过于师生在炊烟袅袅间谈笑风生,共制佳肴的画面。向书记身着围裙,化身“美食导师”,亲手向同学们传授湖北特色菜肴——手工鱼丸的制作技艺。处理鱼肉时的娴熟手法,讲解技巧时的耐心细致,让同学们深深折服。“鱼肉要选新鲜的草鱼肉,去刺时一定要仔细。”“剁鱼泥要顺着一个方向,这样做出来的鱼丸才Q弹。”他边做示范,边进行讲解,同学们围在一旁认真聆听,不时点头记录。随着鱼肉在案板上被反复捶打,一颗颗圆润的鱼丸逐渐成型,下锅后浮起的瞬间,鲜香四溢,最终成为餐桌上最受欢迎的“明星菜品”。

随后,同学们按照分组,有序领取食材,一场热闹的“厨艺大比拼”正式拉开帷幕。食堂师傅现场演示烹饪技巧,老师们穿梭在各小组间指导。摘菜、清洗、切丝、切片,动作有条不紊;翻炒、调味、装盘,流程衔接顺畅。小炒莴苣清爽可口,宫保鸡丁酸甜适中,酸辣土豆丝香辣开胃……短短一个多小时,数十道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家常菜陆续端上餐桌。每一道菜都承载着同学们的用心与汗水,不仅色香味形俱佳,更藏着大家对传统饮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家宴之美,不仅在于味,更在于礼。开餐前,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杨艳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就餐礼仪培训。“长辈落座后再就座”“请长辈先动筷”“敬酒时杯沿要略低于对方”,从传统餐桌礼仪到商务接待规范,讲解得细致入微,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
礼仪培训结束后,师生们围坐桌边,品尝着共同烹制的美味,畅谈烹饪过程中的趣事、学习生活中的感悟,欢声笑语间,师生情谊愈发浓厚。
用餐结束后,最佳菜肴评选环节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手持选票,郑重地投给心中最爱的菜品,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欢呼声。“我选手工鱼丸,这是向书记亲手教我们做的,意义非凡!”“我投小炒莴苣,这是我们小组协作的成果,吃着特别香!”一张张选票,不仅是对菜品的认可,更是对同学们匠心与协作的肯定。温馨的互动中,师生间的距离悄然拉近,班级的凝聚力也在欢声笑语中不断升温。
“这次活动让我收获太多了,不仅学会了做几道家常菜,更懂得了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和社区的归属感。”活动结束后,导航2502班同学李同学感慨道。
此次“匠心家宴”活动,作为学校“五育融合”实践大课堂的创新载体,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展现生活技能的劳动实践平台,让大家在实操中深化了对传统饮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更以师生协作、集体互动的形式,强化了学生社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让师生情谊在烟火气中愈发醇厚,为学生社区建设注入了鲜活动力。
教育有温度,成长更有力。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城校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以“五育融合”实践大课堂为抓手,深化学生社区建设创新路径。后续,学校还将有计划地推进此项工作,安排新城校区每个班级轮流开展“匠心家宴”活动,让这一育人载体覆盖更多学生,让社区真正成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阵地, 推动专业技能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与社区生活深度融合,让教育在温情与匠心的浇灌下,绽放更绚丽的光彩。(通讯员:彭志斌 姚蓝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