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小升初:武汉七一中学语文备考分析

中国教育在线湖北频道   2011-10-11

关键词: 武汉小升初;武汉七一中学;语文备考;2012小升初;
字体:  

  七一中学对语文学科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语文学科考试的重难点即为现代文阅读理解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充分表明了阅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语文试题基本上由阅读和作文两大块构成,而阅读题的分值占了整个语文分值的半壁江山。因此,阅读题做得如何、得分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成绩的高低。我们从七一中学月考中收集几道阅读理解,与大家一起分析研究。

  一、天山美景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入云影,就像在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开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特别()

  (2)找出文中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用“”划出来,读一读,并填空。

  ①第一句把()比作(),把()比作()。

  ②第二句把()比作()。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骑马走在花海中,觉得人(),马()。

  ②文中作者具体描写了()()()等景物,写出了天山的美。

  (4)找出文中同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的情境相似的一句话,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中揭示中心的一句话用“———”划出来。

  参考答案:

  (1)耸立(矗立)特别(格外)

  (2)①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入云影,就像在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第一句把(云影)比作(暗花),把(雪峰)比作(雪白的绸缎)。

  ②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开的巨伞。

  第二句把(塔松)比作(巨伞)。

  (3)①格外精神;格外矫健。②雪峰;原始森林;花海。

  (4)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5)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二、萌芽

  刘柳

  在院子里乘凉,老是看见邻家一个小男孩吃葡萄时把葡萄核埋在一个装满土的花盆里。起先,我并不在意,看久了,便问:“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干?”

  “我想种出葡萄来。”他头都不抬。

  “可种葡萄是用葡萄藤插栽呀,你这样种不出来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我好奇了。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孩子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过后,总看见男孩精心地为他种下的葡萄浇水,然后就蹲在花盆前发呆,眼中尽是希望,以至于院子里其他小孩叫他去玩,他也不理。显然,他沉浸在他的希望里。

  男孩的家长几天后才发现男孩的古怪。这天,家里正好酱油用完了,男孩正蹲在门外,他父亲叫他买酱油,连叫了几声,没人应,出去一看,发现男孩呆呆地蹲在花盆前,父亲便说:“你蹲在这里干什么?叫你几声都听不见,你心到哪去了?买酱油去!”说着,便递钱给了孩子。

  过了很久,男孩还没把酱油买回来,孩子的父亲慌了,忙走出去。一出门,就见孩子还蹲在门口的花盆前,手里捏着他给的钱。

  孩子的父亲生气了,过去一把扯着孩子的手,呵斥道:“你怎么搞的?叫你去买酱油,你还死在这里?”

  孩子的心思还在花盆里,葡萄核栽进去很久了,还没发芽,孩子有些失望了,他说:“我在想,这葡萄怎么不发芽?”

  孩子的父亲听了,更气了,大声说:“以前就跟你说过,你这样做没用,你真是执迷不悟。”说着打了孩子一个耳光,并举起花盆,把它摔碎了。

  孩子看着满地的泥土与碎片,哭了。

  男孩毕竟还小,他在沉默了几天后,又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又开始和院里的小孩一起玩。

  一星期后,也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吃葡萄时也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我想过去告诉她葡萄核长不出葡萄,但还没等我过去,男孩也看见了,男孩走了过去,跟女孩说:“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

  “种葡萄要用葡萄藤插栽,你这样种不出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女孩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男孩说:“真的,你这样做没用;我以前也这样做过,没用的。”

  “种下去要每天浇水,你知道吗?”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

  几天后,女孩的花盆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女孩开心极了。我看见她把院子里的小孩都叫去看,也叫了男孩,但男孩没去,男孩在一群孩子围着花盆时。一个人躲在一边流泪了。

  我看见男孩流泪,走过去,我说:“你怎么在这里流泪?”

  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

  1.这篇文章写了两件事,试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的内容。(6分)

  答: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2.这篇文章的题目含义丰富,引人深思。作者为什么要以“萌芽”为题呢?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3.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共6分)

  (1)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

  假如你是这个男孩,此时还想说些什么呢?写在下面。(3分)

  答:

  (2)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

  男孩为什么称赞女孩的父亲“真好”?(3分)

  答:

  三、蛛网奥秘新探

  天生蜘蛛是人间的一幸。要是没有那么多的蜘蛛,蚊、蝇及一些令人烦恼的虫子将会异常猖獗。据估计,英国的蜘蛛一年之中消灭的昆虫,总重量要大于全体英国人的体重。

  世界上大约有4万种蜘蛛,七大洲均有分布。大多数的蜘蛛以网立世,凭勤劳和猎技度日。蛛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似笼、似棚、似钟、似吊床的都有;有圆形的网,也有矩形的和三角形的网。蛛丝是一种骨蛋白,在蜘蛛体内呈液体状,排出体外遇到空气后便硬化为丝。最细的蛛丝只有1/l000000英寸粗,然而它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般柔弱,和蛛丝同样粗细的钢丝远没有蛛丝结实。

  蛛网是一种奇妙的天然艺术结晶,不少研究人员都企望着能透过那晶莹的蛛丝看到一些新的科学奇观。如今,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蛛网研究上又有了突破。

  圆蛛是常见的一种蜘蛛,它常在园子里、树木间结网。这种蛛网由两种类型的蛛丝构成,即干丝和湿丝。网的外沿牵引线和放射状的半径线是干丝,它们基本上不具粘性,只是组成一个大框架,用来固定和支撑猎网。牵引线很粗,可称为主导索。在这个骨架上的那一圈一周的螺旋线是湿丝,它们不仅具有很强的粘滞性,而且也极富弹性,这是一种真正的猎网。蛛网正中心的那一小块地方不具粘滞性,那是蜘蛛休息的地方。干丝弹性不大,经过拉长,长度增加约20%时,它就会断裂。湿丝则大不一样,长度增加三倍,它仍然可以弹回,恢复原状。因此,落网的蚊蝇之类是很难破网而逃的。

  湿丝为什么具有那么好的弹性呢?科学家们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蜘蛛的湿丝并不是单丝。湿丝上布有一滴滴细小的珠状胶粘液体,它的成分80%是水,其余为氨基酸、油类、盐的混合物。更令人惊奇的是,每一滴珠状体内都含有一卷丝线。当蛛网上的猎物挣扎时,那一卷卷丝线随之松开伸直,这就大大增加了丝线的长度。当猎物被网征服以后,蛛丝仍会弹回,又成了线圈。

  具有独特构造的蛛丝,堪称是一种精巧绝伦的弹簧。可以预料,这一蛛网奥秘的新发现,将会给仿生学带来贡献。

  1.简答下面题目。(共5分)

  (1)介绍对蛛网奥秘新的探索,为什么要以圆蛛为例呢?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

  (2)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蛛丝形成的过程。(3分)

  答:

  2.蛛网是由哪两种类型的蛛丝构成的?这两种类型的蛛丝分别起什么作用?(5分)

  答:

  3.科学家对蛛网奥秘新的发现指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写在下面。(3分)

  答:

  2012小升初语文考试备考建议

  策略复习,攻克阅读难题

  如何在短期内将阅读理解复习好,同学们应该在了解试题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讲究复习策略,掌握答题方法。

  1.读懂文章

  读懂文章的重要标志是:文章写了些什么,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法表明文章中心,这些写法对表现中心有何作用。

  常见的问题:

  (1)以偏概全:如概括段意,这段有两层意思,可做题时却只以第一层为段意。

  (2)过于笼统:如概括段意设题这段介绍了石拱桥的特点,而设有讲明特点是什么(正确应是介绍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理解不到位:如马玉祥火中救小孩表现马玉祥英勇不怕牺牲。(而这件事最主要是表现马玉祥的国际主义精神)

  (4)缺乏上下文联系:如设题《背影》“我的泪又流下来了”,“又”字表现了再一次的意思。正确的分析应是联系前文,我看见父母艰难过铁道时,我的泪流出来了,这里是与父亲分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时,我的泪又流出来,表明我对父亲的深爱。

  2.课本为范例,学习掌握阅读方法

  我们的课文都是已经过专家精选的美文佳作,在思想内容上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在文章结构上,是严谨,规范的,在语言表达上是简明,连贯得体的典范,因此利用教材做例子,学习掌握阅读方法是最好的途径,基本篇目中的重点段应逐句逐层地认真研读,只有在课内段的阅读分析中学到方法,才可能在考试时阅读课外选文。

  阅读能力的基本功训练,体现在“段”上,“段”是篇的具体结合,一篇文章中涉及到的各种能力,在“段”中都有体现。而“段”短小,易把握;用各种不同的体“段”进行训练最终可以掌握阅读的各种方法。

  (1)整体看一遍此段讲述的内容是什么;

  (2)逐句研究每句话的大意;

  (3)研究这段中的句子之间的联系,将句意相近的几句归为一层,概括层意;

  (4)根据段中的几层之间的关系,总结段意;

  (5)再看这段为表达这个段意,用了哪些写法。

来源:武汉巨人学校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