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小学生逐年减员 “生源荒”下的变革
日前,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2009年湖北教育事业发展概况。与5年前相比,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发展情况如何,中小学择校热能否降下温来,高校是否还将继续扩招?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 中小学篇
中小学生锐减150万
2005-2009年的数据统计对比显示:我省普通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减少了150余万人,普通中小学数量减少了4000余所,其中初中和小学生源减幅非常明显,高中在校生人数保持相对稳定,减幅较小。
2009 年,小学入学学龄人口数量保持稳定,小学招生数与上年持平,初中招生数及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继续减少,学校布局继续调整。2009年湖北省有小学8544 所,在校生359.26万人,校均规模为420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85%,小学生辍学率0.07%;小学毕业生64.68万人。
湖北省普通初中学校2275所,在校生236.34万人,校均规模为1039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59%,初中学生辍学率为0.95%;初中毕业学生92.38万人,比上年减少3.72万人,升入普通高中的升学率为45.88%。
湖北省有普通高中622所,在校生128.68万人,校均规模为2068人;毕业44.99万人。
将以上数据与2005年相比,5年时间里,小学在校生减少了69.93万人,小学数量减少4087所;初中在校生数减少了80.9万人,学校减少了303所;高中办学规模、在校生人数相对稳定,维持在129万人。
据称,中小学生人数逐年下降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人口得到有效控制。
生源紧缩
能否为择校降温
面对这样的一组数据,不少家长最想问的问题就是:这是否意味着我省中小学持续了多年的、且越演越烈的“择校热”行将降温?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小学生人数减少,对农村学校的影响更大一些。这5年间,由于大量入学适龄人口流向城市,农村中小学布置调整较为明显,减少的中小学较多,很多农村孩子都集中到镇中心某一所寄宿学校上学。城市的中小学实行一费制,面向流动人口子女敞开大门,不设置“门槛”,城市公立中小学的“流动花朵”越来越多。
东湖中学校长王才建表示,高中生源数的减少,不少学校都感受到了招生的压力,面对优秀生源,初中和高中的渴求度似乎没有像2010年这般热烈过。随着我省入学适龄人口的减少,我省势必继续对中小学的布置调整,重点对象是那些薄弱的中小学,“几轮调整后,留下来的学校都是经过竞争考验的,发展肯定比现在好,这意味着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
生源数及学校数量的减少,是否能够缓解“择校热”?对于这一问题,武汉中学校长魏少平并不乐观,他表示择校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只要不同学校间有差距,就会有择校。这与学校数量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另外,现在的家长好攀比:孩子能够上一所优秀学校是不足够的,他们希望孩子还能够去一所更优秀的学校。在这种观念的左右下,想为择校热降温,很难!
“小班化”将成趋势
生源减少,已让武汉一些中小学开始感受到了压力。
生源减少后,让中小学校的场地、教学器材、设备产生闲置,有的学校崭新的教学楼中居然空出一层的教室。这还不算,最让学校头疼的是老师“超编”。近年来,武昌区部分小学每年少招2-3个班级,两年的减招就意味着要减掉4-6个班主任。面对种种资源“过剩”,中小学该如何去应对?
湖大附中校长李玉新认为,随着生源数和学校数的减少,“小班化教育”将逐步走向我省的中小学校。李玉新说,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大教育”的出现,因为我国教学条件跟不上人口发展的要求。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加之适龄入学儿童减少,这种“大班”一统的现象开始改变。一些出现了师资富裕、教学场地闲置、教学设备浪费的学校就必须寻找突破口,充分发挥师资、场地、设施的作用,“小班化教育”就有用武之地。
据称,“小班化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后,在教育领域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小班化教育”源于欧美,在发达国家已基本普及,目前国内上海、北京等地也已有几百所小学推行。实行“小班化教育”后,每个班上的学生数控制在30人左右。
李玉新说,“小班化教育”其实也是优化优质教育的模式:在优质的中小学中,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少,老师的教育教学将更具针对性,每个学生得到的一对一指导会更多、更具体些。这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
09年9月,武昌区教育局鼓励武昌区北片有条件的学校试行“小班化教育”,目前该北片学区已经有部分生源萎缩的学校,将班额控制在了30余人。
■ 高校篇
高校学生数没减少
2009 年的数据显示,湖北省有普通高等学校120所,其中,中央部委属高校8所,省属本科院校27所,高等专科学校3所,高等职业学校51所,独立学院31所。另有成人高等学校14所。其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24.91万人,比上年增加6.4万人,增长5.41%,其中普通本科在校学生66.52万人,增加3万人,比上年增长4.72%。
湖北省高校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中,哲学966人,经济学6.3万人,法学3.1万人,教育学4.6万人,文学18.7万人,历史学2288人,理学6.5万人,工学48.7万人,农学2万人,医学9.8万人,管理学24.8万人。
与2005年相比,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增加了23万人,其中普通本科生增长了13万人。1999年我省普通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我省的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大幅攀升。
未来湖北省高校
将现“生源荒”
尽管高中生源目前相对稳定,高校在校生人数仍在攀升,但随着本轮人口出生高峰的消退,其效应将在小学、初中、高中、高校中逐步传递。在4月底举行的湖北省高等教育工作会上,副省长郭生练就表示,未来几年,高中毕业生逐年下降,高校将面临“生源荒”。
郭生练介绍,2010年我省共有49万人参加高考报名,其中44万人为应届高中毕业生。据出生人口测算,2013年我省约有43万名高中毕业生,2014年有39 万人,2015年则降至34万人。5年时间里,高中毕业生将减少10万人。高等教育将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将会面临招生的压力,未来十年,部分高校可能面临招不到学生的局面。
对此,我省有招考人士分析,生源数量的减少,对高校招生产生的影响将是渐进的,部委属院校所受的影响会少很多。近年来,我省一本院校招生计划保持稳定,每年招生人数在3万余人,但湖北省报考的有近50万人,生源较充足,没有进行大规模扩招的高校,受到的影响会更小。华中师范大学有招生负责人曾表示,3至5年内,一本院校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对优质生源的争夺会趋于激烈;二本院校及以下各类学校会受到影响,10 年内高校肯定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生源问题”。
据称,2006年湖北省高校生源达到历史顶峰为53.3万人,2008年开始逐年下降,2010年我省高考报名人数跌破50万大关。2008-2010年我省普高招生人数分别为43.9万、42.4万和39.5万,普通高考的“后备军”,同样也是呈现数量下降的趋势。
招考人士称,生源的减少,极有可能引发高考选才制度的深入改革,如高校自主招生权的进一步扩大,高校可按自己的办学特色,招收特色型的人才。另外,有部分办学不当的高校会面临“破产”。
高校该是做强的时候了
湖北省高等教育工作会透露,2020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这意味着 10年后,湖北省18-22岁人群中一半人是大学生。
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指出,到2020年时,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50%,预计当年我省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159万(本科生83万,高职63万,研究生13万),我省将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高等教育大学体系。
郭生练在会上也指出,面临即将到来的“生源荒”,我省高校必须正视和解决一系列存在的问题,如学校办学定位不准确,学校特色鲜明,投入不足,服务社会的意识不足,债务累累等等。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源荒”,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提升竞争力,这才是高校的出路。这就是说,现在我省高等教育的任务不应该是继续做大,而到了应该认真研究如何做强的时候了。
附表
湖北省普通中小学在校人数(万)(2005-2009)
年度 小学 初中 高中
2005 429.19 317.24 129.45
2006 391.33 301.08 134.77
2007 370.34 284.07 132.84
2008 360.77 261.25 132.2
2009 359.26 236.34 128.68
![]() |
[中国教育在线湖北分站] |
扫一扫 关注 |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