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育学院积极推进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依托娄底市及湖南省域各方力量,探索建构“五协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探索共建“校校政地企”(UUGSE)五协同机制
基于专业办学实际需要,学院凝练出“校校政地企”(UUGSE)协同育人的基本理念:“聚焦行业职业需求,培养行业所需人才;依托行业专业优势,共建合作实践平台;加强深度合作,共建协同共赢育人机制”。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建构合作机制、成立专业行业协会、开展合作项目等形式,逐步深化融合育人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校校协同:学院与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衡阳师范学院、邵阳学院、长沙师范学院等高校开展深入交流与学习,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讲学、指导专业建设。
•校政协同:与娄底市教育局、卫健委、科协等政府部门合作,对接政策支持和社会需求。
•校地协同:与娄底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第四中学、第六中学、第一小学、市直机关幼儿园等基础教育学校合作,贯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
•校企协同:与娄底市康复医院、易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金伯乐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安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善行天下社工服务中心等行业企业机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培养实践型人才。
近年来,学院协同各方力量,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调研与论证,全面重新制定2023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共建校校政地企合作教育课程、协同实施专业教学改革方式,遵循专业认证的OBE理念,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凝聚校内外各方专业力量,校内师生深度参与,先后完成30余项省级、校级科研、教学改革项目及校外委托项目,年均横向项目进校经费达200余万元。
2. 基于“校校政地企”(UUGSE)多方协同,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深化四融合
(1)理论与实践融合: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建设校校政地校企合作课程、合作教材、实践应用取向的教学案例库建设、广泛开展心理社会服务,助力师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发展。先后合作编制了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开发》《中学生问题行为矫正》《沙盘游戏疗法教程》。
(2)线下与线上融合:积极顺应教育智慧化趋势,“校校地政企”协同建构四维课程体系与相应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教学实现线下与线上融合。优化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课外实践活动与素质拓展课程”四维课程体系,开发共建校地校企合作课程,使线下课程与线上课程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不断丰富。70%以上的专业课程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构了线上课程教学平台,先后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素质拓展》等课程获得校级立项精品课程、慕课、一流课程和省一流立项课程建设。
(3)校内与校外融合:通过多方合作,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开展专业见习、演习、实习、研习和创新创业实训实践等教学,打造一体化的“校内——校外”分层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校内建有应用心理学实验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重要实践教学基地,多次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荣誉称号;校外合作共建的省级实践教学基地有娄底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娄底第四中学等,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有娄底市易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金伯乐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此外,还建有娄底市康复医院、娄底市安馨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等多个校级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4)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遵循OBE理念,强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度融合,赋能学生高质量发展。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为此,首先强化第一课堂建设。一是科学开设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围绕师范生的核心素养,优化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课外实践活动与素质拓展课程”四维课程体系。二是持续推进课堂教学革命。以专业认证为契机,积极探索PBL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三是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的各级一流课程平台、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库,积极开展智慧教学。
激活第二课堂资源,做到第一、第二课堂融合。强化院系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主题班会和主题团日活动、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心理团辅”志愿服务活动等,涵养学生的师德规范与教育情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湘中大学生心理学协会”(2012年获评为湖南省十佳大学生社团)社团活动、心理适应讲座、心理知识宣讲等,夯实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通过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各类学科竞赛、“525”心理健康活动月等活动,达成专业理论向专业实践转化;通过举行主题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师范生技能赛、师坛秀、家乡秀等活动,锤炼学生的基本教育教学技能;通过寒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社会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育人能力;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大学生挑战杯各类学科竞赛等,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
“五协同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自开展改革以来,应用心理专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教育教学改革成就先后获得了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涌现了“湖南省普通高校百佳大学生党员”危佳艳、省级优秀大学生党员周回、博爱无私献大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20级学生蒋永芳;在校就读期间先后在《心理研究》《应用心理学前沿》《传播与教育评论》等刊物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的学生郭材欣、参加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获得本科组团队一等奖的学生邓崇哲等一批先进典型,杨畅创办的进泽教育,在湖南省首届“创青春”创业大赛中夺得金奖、获得“创青春”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先后有近30%的学生考上了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其中有部分继续在国内外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教学改革带动了教育学院的整体改革与发展。(作者:蒋冰清,李国强,王旭红 ,文小辉,杨红君)
在省级校企合作基地(湖南易禾心理咨询公司)
举办有“校校地政企”各方专家参加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研讨会
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易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获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和计划”“优秀实习基地”(北京·2024年10月)
“校校地政企”各方专家应邀参与专业调研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
社会服务与实践典型案例——应心专业参与清华大学“积极教育百城计划”,促进娄底区域地方基础教育心理健康服务
学生在湖南易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开展专业见习实践
党建引领,校企(校)合作,呵护心灵——应用心理学专业师生在娄底一中、三中等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
社会服务——2024“国培计划”
湖南省娄底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
引导学生积极追求进步。图为“湖南省普通高校百佳大学生党员”
——应用心理专业学生周回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邓崇哲参与团队荣获第三届“外教社杯”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本科组团队一等奖,我校代表队同时荣获“最佳人气奖。
图为教育学院2024届毕业生考研录取榜。
图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有关成果示例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