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征途启新篇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常德芷兰实验学校600多名高三师生已列队完毕。他们即将踏上一段特殊的8公里征程——从桃花源路与柳叶大道交汇路口徒步至河洑山市委党校,在红色圣地上开启一堂沉浸式思政大课。这条连接现代校园与革命圣地的道路,将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纽带。
圣地寻根忆峥嵘
迎着初升的朝阳,队伍如一条红色长龙蜿蜒前行。河洑山——这座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战略支点,见证了贺龙元帅率领红二军团浴血奋战的壮烈史诗。师生们途经的每道山脊都回荡着游击战的号角,脚下的每寸土地都铭刻着革命先烈的足迹。“看!那就是当年红军设立指挥部的旧址!”随着带队老师的讲解,历史课本上的文字顿时鲜活起来。高2205班学生罗祥予抚摸着斑驳的战壕遗址感慨:“站在先烈战斗过的地方,才真正懂得什么叫‘寸土千滴红军血’”。
军魂铸课话担当
在市委党校报告厅,曾服役空降兵部队20载的胡良元警长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党史课。这位参加过汶川抗震、国庆阅兵、中俄军演、以色列摩萨德特训的老兵,以“从军旅生涯看强国强军之路”为题,将个人经历与党史军史娓娓道来,将河洑山革命史与当代军旅故事巧妙串联。当大屏幕展现“空降兵十五勇士”冒着余震盲跳汶川的画面时,他动情地说:“82年前红军在这里保家卫国,今天解放军依然在续写忠诚。”现场随即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刘云高副校长以“三组密码”寄语学子:从河洑山战役领悟“信仰密码”,用8公里徒步解锁“毅力密码”,以高考冲刺践行“担当密码”。全体师生面向党旗庄严宣誓“听党话、跟党走,家国在心勇担当;能吃苦、肯奋斗,青春许国谱华章!”。宣誓声回荡在河洑山,与82年前红军的呐喊遥相呼应。高2212班班长杨文德说:“站在先烈战斗过的地方宣誓,每个字都重若千钧。”
润心启智育新人
这场深度融合红色地标、军旅故事与青春历练的思政实践,创造了沉浸式教育的新范式。政教科毕阳老师深有感触:“当孩子们在革命遗址前驻足沉思,在崎岖山路上相互扶持时,教科书上的理论就变成了鲜活的生命体验。”中午时分,返程的队伍依然步伐坚定,每个年轻人的眼中都闪烁着信仰的光芒。这光芒,必将照亮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
(中国教育在线 来源: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