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英特尔发布2013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http://itpx.eol.cn  来源:  作者:比特网  2014-05-27    

  5月26日,英特尔公司发布了2013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全面评估了公司在供应链管理、环境可持续发展、员工参与和教育等领域的表现。在连续近20年发布报告的基础上,英特尔不断提高其业绩和行动的透明度。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科再奇(Brian Krzanich)表示:“英特尔相信,企业社会责任能够为公司、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从超移动和可穿戴设备到云计算和安全,技术世界风云变幻。在这个空前的行业变革时期,我们仍致力于引领企业社会责任事业,正如我们引领产品创新一样。”

  英特尔还发布了2013年“冲突矿物”1报告,并根据美国政府2010年通过的《Dodd-Frank华尔街改革及消费者保护法案》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该法案要求上市公司确定其产品中对“冲突矿物”的使用情况,并调查这些金属的来源。

  自1994年,英特尔一直就其环保、健康与安全绩效提供公开报告,并从2001年起发布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3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要点包括:

  环境可持续发展

  · 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统计,英特尔连续六年蝉联全美最大的绿色能源购买商。英特尔采购了超过31亿千瓦时的绿色能源,完全满足公司在美国的电力需求,相当于减少了32万多个美国家庭一年用电总量所产生的碳氧化合物排放量。

  · 英特尔在8个国家的36个新、老建筑获得能源与环境设计认证(LEED),总面积约为1000万平方英尺。

  · 自1998年起,英特尔在其全球设施的节水项目中投入超过2.2亿美元。迄今为止,英特尔已经节约了超过460亿加仑的水,相当于43万个美国家庭一年的用水量。

  · 自2008年起,英特尔将每位员工(从一线员工到首席执行官)薪酬的一部分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挂钩。

  供应链管理

  在2012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英特尔披露2013年的目标是制造第一个“无冲突矿物”2微处理器。该冲突矿物报告详细介绍了英特尔长期与供应链和行业集团的合作,使制造的产品中不包含会资助或有利于刚果民主共和国或邻近国家的武装组织冲突的钽、锡、钨或金。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科再奇在1月份宣布,英特尔实现了制造全球第一个“无冲突矿物”商用微处理器的目标。

  英特尔持续更新主要供应商的信息,表彰实现最高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的供应商,并公布制定行动计划以改进绩效的供应商名单。

  英特尔凭借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卓越表现荣膺“2013年Gartner供应链25强”,在榜单中排名第5,相较2012年的排名上升两位。

  员工计划

  英特尔再次入围《财富杂志》“最佳雇主百强”。英特尔在员工培训和发展方面投入3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位员工3100美元和31小时的培训时间。

  英特尔在各个业务部门——从信息技术和工程到财务和高科技制造——聘用了超过4300名美国退伍军人,包括国民警卫队和后备军的活跃成员。

  通过英特尔志愿者爱心工程,英特尔帮助员工回馈社会,提供12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约价值2800万美元。

  教育投资

  英特尔和英特尔基金会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向教育计划投资约1亿美元。

  英特尔推出了“Intel® She Will Connect”计划,目标是消除互联网的性别差异,让数以百万女性能够上网。该计划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开始,目标是到2016年把该地区的差异缩小50%,通过技术让500万女性获得新机会。

  为了鼓励创新和激发新技术,英特尔与领先开源硬件平台公司Arduino*达成合作协议,面向创客和教育界推出了首款基于英特尔架构的英特尔伽利略电路开发板(Intel® Galileo),并计划在未来18个月向全球1000所大学捐赠5万个英特尔伽利略电路开发板。

  自1994年,英特尔一直就其环保、健康与安全绩效提供公开报告,并从2001年起发布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英特尔中国自2008年起发布本土企业责任报告,2013-2014英特尔中国企业责任报告将在今年年底发布。阅读最新报告,请访问:www.intel.com/go/responsibility。更多关于英特尔企业社会责任计划的信息详见CSR@Intel博客。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分享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