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连续6次!中国药科大学再获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2021-10-22 09:32:00
中国药科大学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六届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结果,75所直属高校代表从各校申报的66个项目中推选出10个典型项目和1个组团式帮扶项目,我校《中药产业赋能乡村治理  基层善治引领乡村振兴》项目位列第4,自2016年首届以来连续6次成功入选,成为部属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点击查看教育部微言教育公众号推送
《中药产业赋能乡村治理  基层善治引领乡村振兴》项目介绍
  10月19日,镇坪县中药科创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校党委书记金能明,陕西地矿集团第一地质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化锋,县委书记李平,县委副书记、代县长陈佳斌出席项目开工仪式。开工仪式上,校党委书记金能明向项目业主负责人颁授了“中国药科大学镇坪县乡村振兴产业研究中心”牌匾。
  校党委书记金能明向项目业主负责人颁授“中国药科大学镇坪县乡村振兴产业研究中心”牌匾
  镇坪县中药科创园和大湖溪中药康养地热勘察开发项目,涵盖中药产业科技创新、中药产品研发、地热能源开发、中药康旅融合等多个板块,是推动中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标杆项目,标志着“政产学研”协同发展开启了新局面,标志着产业链创新平台建设跨上了新台阶。
  自2012年承担定点帮扶任务以来,我校始终围绕陕西省镇坪县“巴山药乡”自然资源禀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科学布局中药全产业链项目,推动镇坪县中药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十年助力“巴山药乡”中药产业发展
  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地处秦巴山区,森林覆盖率88.81%,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有“巴山药乡”的美誉。2012年以来,我校定点帮扶镇坪,通过精准选定中药产业,培育道地药材品种,十年接力,做长中药产业链,形成“高校+产业+企业+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陕西省镇坪县华坪镇尖山坪村大棚黄连种植基地
  十年接力帮扶中药产业
  镇坪县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地处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属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自古“无地不药、无农不药”,全县宜药面积超40万亩,适生中药材426种,镇坪黄连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镇坪玄参、独活获得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基地命名。
  中药学院“85后”副教授、镇坪县挂职副县长张杰告诉小编,镇坪葛根中的黄酮和葛根素含量居全国前列;黄连素含量达8.11%,高出药典标准2.61个百分点;党参乙醇浸出物达65.3%,高出药典标准10.3%;天麻素含量达0.7%,是药典标准的七倍。
  “镇坪山多人稀,土地不连片,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适宜发展在林下种植的黄连。”张杰介绍,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镇坪就形成“百场千人万亩(黄)连”的产业格局,到了八十年代,镇坪的黄连产量一度占陕西省销售总量近七成。
  自2012年底药大定点帮扶镇坪以来,我校立足当地自然禀赋,基于资源潜力、市场前景、群众参与度、效益对比等方面调研论证,精准选定中药产业作为镇坪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2016年,中药学院张剑教授来到镇坪,成为第三任挂职副县长。他自掏腰包租下15亩地,种植黄连、玄参、葛根等17种道地中药材,测算出了品种选育、规范种植、质量控制等一整套科研数据。
  在张剑的积极引进下,药大专家团队来到镇坪开展研究,从镇坪黄连中分离并鉴定出化合物41个,发现其独特的降脂活性,助推镇坪黄连一举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以中药为媒,镇坪的蜂蜜、腊肉、板栗、香菇、木耳、五味子酒、高山茶等深山里的“土疙瘩”,逐渐成为网店直销的“香饽饽”。2018年,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由2012年的5673元增加至9167元,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4.9%降至1.03%,镇坪成为安康市首个脱贫摘帽的县。
  目前,镇坪药材产值上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2.7%;药材种植户8710户,占农户总数的73%,农民人均种药达2.8亩。“十四五”期间,镇坪计划建设10万亩道地中药材基地,以镇坪黄连为重点,辐射带动10个精品中药产业园、100个药材标准化基地,开展野生道地中药材驯化研究,建设重楼、黄精等稀缺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保护道地品种资源。
  做长产业链,校地校企深度合作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镇坪正探索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路径。在张杰看来,发展中药产业是镇坪的不二之选,其中关键之笔是做长产业链,把附加值留在镇坪。
  按照“加工在飞地、基地在县区、科研在高校、市场在全域”的思路,镇坪依托安康高新区飞地产业园,在我校牵线搭桥下,引进香港中域、江苏常州方圆制药、陕西医药集团等知名药企,建设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加工、振兴药业中药产业城等一批重大中药产业项目,发挥龙头企业的延链补链强链作用,集聚中药小微企业,吸纳农户就业,形成“高校+产业+企业+贫困户”的帮扶模式。
  今年5月,中药学院院长谭宁华教授团队与镇坪县金蕊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金丝皇菊凉茶上市,首批试制50吨已基本售完。该公司董事长胡娟告诉我们,这款药食同源饮品正在进行延伸开发,预计年产能可达500吨,产值数千万元。
  校党委书记金能明介绍,学校鼓励专家团队与镇坪企业一一结对,通过科研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形式,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并在镇坪设立了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秦巴中药材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累计40多个课题与当地挂钩,成功开发出中药护眼眼罩、养生保健酒、百合面膜等20余种大健康产品,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市场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条。
  例如,中药学院中药资源专业负责人张朝凤教授团队研制的中药护眼眼罩,该产品充分提取艾草、菊花等植物有效成分,具有缓解用眼疲劳、保护视力的功能,上市1个月就销售12000余盒。
镇坪县金丝皇菊加工
  镇坪县发改局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末,镇坪已有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工厂8家;培育引进普欣药业和振兴药业两家中医药精深加工企业,从事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加工,涉及中药材品种400余个;2020年,全县中药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亿元,中药产业链带动生产总值10.2亿元,占GDP的42.8%,带动农民人均增收近27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
  “我们坚持一产抓基地、二产做加工、三产促融合,用中药产业带动富硒食品、生态旅游、健康养老、山林经济等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张杰表示。
  产业和人才两要素仍需久久为功
  大山阻隔,交通不便,成为镇坪内进外出、发展经济的主要阻碍。随着多条高速开通或在建,镇坪地处陕南一隅的交通条件正在改善。
  镇坪县华坪镇尖山坪村驻村第一书记、科技处王浩老师对此深有体会,“2020年8月底,镇坪终于结束了不通高速的历史,从县里去安康市的车程,从4小时缩短到一个半小时。”
  多名受访人士认为,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产业和人才两要素依然是关键,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建议用好“万企帮万村”等机制,引进优质资本,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产业做大做强。
林下黄连除草
  镇坪县“十四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已明确,要设立中药产业发展基金,健全政、银、企、担联动机制,推动银行、企业、担保机构围绕中药产业链量身定制金融产品,优化中药产业考核评价体系,推动政策、用地、资金、人才、科研、基础设施等发展要素向中药产业集聚。
  9月8日,在药大向镇坪县“8·29”洪灾赈灾捐赠100万元的仪式现场,小编见到了23岁的李秦鄂。人如其名,出生在陕西与湖北交界的李秦鄂2016年考入药大药学专业,今年,她报考了家乡的岗位,完成入职培训后将从事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相关工作。
  镇坪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贾世明说,“希望更多镇坪学子能回来,为家乡中药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据镇坪县委组织部统计,近年来,在各类专项计划支持下,药大的镇坪籍在校生、毕业生已达25名。
  “中药已经被确立为镇坪县域经济的首位产业。”张杰说:“发展中药,没有后备人才不行,药大将继续与镇坪强化校地、校企合作,构建政、产、学、研‘四位一体’中药产业人才支撑体系。”
  在助力镇坪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村级治理为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院镇共建、支部结对”,帮助建强村党支部、村民自治组织,培养村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弘扬中药文化,聚力建设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优美、基层治理有效的新型农村社区,奋力续写镇坪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