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主办、以“赓续文化血脉,筑牢信仰根基,谱写青春华章”为主题的2024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中,南京师范大学选送的3个赛道中的2项作品脱颖而出,分别荣获“创承文脉”高校主题数字微展览联展奖和“铸魂润心”文化育人创新工作案例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前列。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大运河上的中华文明轨迹》
本H5作品深度剖析大运河文化底蕴及沿岸城市如扬州、杭州、德州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图文与互动,引领用户感受其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并呼吁文化保护与传承。作品通过精美界面与流畅体验展现大运河魅力,多渠道推广提升公众认知与兴趣,促进文旅融合与地方经济发展,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提供宝贵经验,推动传统文化活态传承与创新。
《四活四聚焦——构建具有南师特色的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
革命文物作为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激发爱国热情、弘扬革命文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资源。本案例聚焦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实施路径,旨在构建富有南师特色的“四活四聚焦”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把革命文物作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重要抓手,通过“融合”使革命文物焕发新的生命力,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南京师范大学作品入选第八届大学习领航计划活动获奖名单
近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获奖作品名单公布。其中,在“七十五载薪火传承,千秋伟业奋斗有我——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南京师范大学作品从全国5007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一等奖1项;在“我心中的思政课”——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中,南京师范大学作品从全国3134份作品中脱颖而出,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循大圣“出圈”路,取文化“出彩”经》
本作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课程主题,以《黑神话:悟空》引发海外“西游热”为切入背景,坚持以“小切口”讲述“大道理”、用“小故事”传递“大能量”,将悟空形象从神话传说到一本小说、一部电影、一个游戏的前世今生作为叙事线索,通过揭秘当代不同时期“顶流”悟空屡屡出圈背后的文化密码与创作故事,聚焦文化传承的“变”与“不变”,揭示文化自信的时代表达,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新路径。同时,激励广大青年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接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新篇章。
《“青绿”执笔绘山河,展卷活化中国“色”》
本作品以“两个结合”为内核,以当下热点词条《千里江山图》及其创造性转化成果《只此青绿》舞剧与电影为线索,选择突出的色彩为依托,讲述《千里江山图》的独特文化内涵、人文底蕴与恒久魅力;描绘《只此青绿》团队沉淀打磨、持久坚守,撑起文化传承的白云蓝天;最终落脚于“两个结合”中的第二个结合,坚持文化创新,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绘好“中国色”,鼓励更多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执笔者与展卷人!
《来信》
本作品聚焦《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一章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以支教大学生志愿者为原型,讲述了大学支教活动报名截止前夕,一封来自山区的书信让同学们展开了“什么样的人生更有价值”的讨论的故事。最后,听完支教同学小郭老师的分享,同学们感悟到了青年只有自觉将人生目标、人生理想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
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围绕“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人文底蕴、厚生品格、创新精神、自主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学生思想行为特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聚焦思想引领、体现南师特色、尊重学科差异、坚持系统集成,开展有组织的南师思政教育,构建“三大阵地”“三支队伍”“三季教育”工作载体,全方位打造学生成长成才优质平台,构建与“师范特色、文科特长、理科特强、工科特新”办学格局相适应的思政教育体系,力争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推动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