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南京大学第八届生涯规划嘉年华活动在仙林校区举行
2025-04-28 16:02:00
南京大学

  4月27日,以“AI赋能兴就业奋进扬帆向未来”为主题的南京大学第八届生涯规划嘉年华开幕式暨主题活动日在仙林校区方肇周体育馆主馆顺利举行。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张斌峰,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陆现彩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张斌峰对南京大学就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南京大学生涯教育始终以“第一个南大”的担当走在前列,就业育人工作开展得“有根有魂、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成果丰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大影响力。他强调,在AI技术重塑产业生态的浪潮中,既有生产力向“质”跃升的时代机遇,也存在着技术迭代加速带来的挑战。他期待,南京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能够精准落实政策要求,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深耕生涯教育,夯实人才培养根基;领跑AI赋能,打造智慧就业标杆,塑造“全省标杆、全国示范”的南大就业招牌。

  陆现彩在致辞中感谢教育、人社等地方党政部门和广大企事业单位对南京大学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南京大学始终坚持以国家需求和毕业生发展为导向,深入开展精准化就业指导,组织开展精细化校园招聘服务,积极引导毕业生将自我价值实现与国家繁荣富强紧密结合,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满意度持续提升。他强调,南京大学将持续实施高质量就业“奋进行动”,通过加强“校政企”合作、打造就业育人共同体,加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贯通人才培养全链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动、推动就业反馈赋能人才培养等方式推动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开幕式上,张斌峰、陆现彩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颁发“最佳战略合作伙伴奖”。领导嘉宾与用人单位代表共同按下按钮,本届嘉年华正式启动。

  华为南京研究所招聘调配部部长陈松林作为最佳战略合作伙伴代表致辞,他表示智能化时代加速到来,挑战与机遇同频共振,华为对顶尖人才的渴望也从未如此迫切。他期待以此合作为新起点,未来同南京大学在人才联合培养、科研项目攻关、产业生态共建等维度展开更高层次的战略协同、更广领域的资源整合、更深维度的创新联动,共同培养引领时代发展的拔尖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开幕式上还颁发了南京大学“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奖”和“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奖”。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深入展区视察指导,与用人单位代表、师生代表亲切交流。各学院主动对接对口单位,推动校企合作落地落实。

  开幕式路演现场设有五大主题展区,为师生打造全方位、沉浸式的就业体验平台。“全职、实习招聘双选会”展区汇集186家优质用人单位、近18000个岗位虚位以待;“AI赋能”展区组织4家智慧就业科技企业带来“AI模拟面试”“AI修改简历”“AI就业咨询”等智慧就业产品;“一对一咨询指导”展区邀请14位生涯咨询师及4位行业咨询师为学生提供简历优化、生涯规划等个性化指导;“优秀毕业生朋辈互动”展区组织28名优秀朋辈导师分享就业、升学经验;“学院就业质量报告展示”展区系统呈现各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数据,为学生提供决策参考。

  作为南京大学就业育人的品牌项目,生涯规划嘉年华历经积淀,已成为学生感知职场动态的重要窗口。作为“2025年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科技报国职引未来”全国科技服务行业面向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两城四校区开展沙龙讲座、企业参访、主题赛事、校园招聘、求职实训等近百场活动,助力我校学子在AI浪潮中明晰生涯发展方向、提升就业竞争力。

  本次嘉年华抓住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时代背景,聚焦AI对产业、教育、就业等的深刻影响。通过“AI模拟面试”等场景化应用及“南大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的持续升级,推动就业服务体系及生涯教育体系的智慧化升级,为同学们的求职择业提供AI新动能。南京大学始终紧跟时代浪潮,全国首创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体系”,将AI素质培养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本次活动不仅为南大学子搭建起“AI浪潮中的职业导航系统”,更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创新实践为全国高校提供了“智能时代就业服务体系重构”的南大方案,彰显了“第一个南大”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使命担当。

  本届嘉年华活动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指导,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人社厅、南京大学主办,得到了南京鼓楼区人社局、苏州高新区人社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江苏省教育厅学生处、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江苏省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南京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南京市鼓楼区人社局、苏州市高新区人社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校团委、研究生院、校友事务与发展工作处等部处单位负责人,及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和辅导员等参加开幕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南京大学 2025-04-22 10:51
南京大学 2025-04-18 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