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与世界“零”距离!南京理工大学国际化办学铸就卓越人才培养新高地!
2025-06-27 15:19:00
南京理工大学

  在全球化浪潮澎湃的今天,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与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南京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积极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战略,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国际合作平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全球竞争力

创新合作模式

打造国际精英教育平台

  中法工程师学院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与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携手并进,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使命,共同探索高等精英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学院的首批特色专业采用法国工程师精英培养模式,依托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在机械工程领域的突出优势,以及南京理工大学的特色专业,引进法国大量优质资源,立足于服务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面向现代工业需要,面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相关领域,中法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层次、全科型工程技术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中法工程师学院充分借鉴法国工程师教育的精髓,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和行业需求,精心打造了一套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学院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引入法国优质教育资源,包括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课程与师资力量,以法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英语并重),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国际化学习环境。


  近五年来,学院学子在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及国际国内竞赛中屡获佳绩,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卓越的综合素质,升学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学校与英国考文垂大学合作举办的工业设计本科教育项目自2013年开始招生以来,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民族情怀、社会责任、专业素养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为目标,将国际顶尖交通工具设计专业与中国一流本科专业工业设计紧密结合,采用“3+1”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实践机会。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在工业设计领域的优势,同时借鉴英国考文垂大学在交通工具设计方面的先进经验,共同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引入国际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项目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类设计竞赛和展览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和交流学习的平台。


  迄今,项目已经招收了12届学生,335名同学进入项目学习。8届共计210位同学从项目毕业,其中54位学生取得外方一等荣誉学位,整体升学就业形势良好。毕业生大多就职于全球交通工具设计名校及知名企业。他们不仅在设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更成为了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项目学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铜奖、广汽设计大赛全球总冠军、CDN中国汽车设计大赛全场总冠军等各类专业奖项200余项。这些成绩的获得展示了学生的专业实力和创新精神。

深化国际合作

拓宽学生全球视野

  为提升办学水平和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性,学校积极构建全球合作网络,与俄罗斯、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学生交换项目等多种形式,学校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学校与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海外合作高校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为学校未来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和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学校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学校与俄罗斯的合作历史悠久,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与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门捷列夫化工大学、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等10余所俄罗斯高校建立了稳定伙伴关系,在科研协同与人才培养领域成果丰硕。

  为加强关键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合作,教育部于2021年启动“整班制”本科生赴俄公派项目。学校积极响应,与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合作开展“南京理工大学-门捷列夫化工大学”国际创新实验班(“门大班”)采用“1+4”联合培养模式,即首年在南京理工大学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四年赴门大深造。此外,2024年,学校还与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研究型大学分别合作开设了“圣理工班”和“圣光机班”。


  项目学生成绩合格者可获得双学位。学校还支持学生继续深造,提供研究生层次的国家公派留学项目资助,或免试攻读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成归国后,学生可优先推荐进入世界五百强和大型国企工作,或留校任教。

  目前,“门大班”已招收4届学生,均实现全员0挂科,赴俄后成绩优异,多人名列专业年级排名前十。在“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中,“门大班”学生联合俄罗斯学生共同参赛,荣获国家级银奖和铜奖。“圣理工班”和“圣光机班”的首届学生已完成国内培养,顺利通过俄方入学考试。

  未来,南京理工大学将继续深化对俄合作,依托优势学科与创新项目,为新时代中俄战略协作输送更多国际化人才,助力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

强化科研合作

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南京理工大学注重科研国际合作,通过搭建教师国际交流平台、举办高水平国际会议等方式,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学术影响力。2024年,学校派出大量教师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与合作研究,立项资助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境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短期合作研究。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教师的国际视野,也促进了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产出。

  学校还积极引进外专资源,为科研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学校联合多部门将国家外国专家项目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结合绩效津贴核拨、高层次成果奖励等多重政策发挥乘数效应,充分调动学院和教师的积极性。2024年,学校新增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项,基地数量达到8项,居工信部属高校第4位;获批4个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数量居江苏省高校首位。

  学校还成功获批32项国家外国专家项目和49项专项,获批总经费2148万元,创历史新高。通过引进外专资源,学校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科研实力,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国际顶尖学者交流学习的机会。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将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教育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同时,学校还将加强对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培养,通过开设国际课程、组织国际交流项目、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国际前沿知识和文化的机会。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