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青春对话烽火岁月——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与菱塘回族乡共建红色教育基地
2025-06-30 16:57:00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为深入挖掘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血脉,激励青年学子砥砺报国之志,近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红色陵青”社会实践团队赴高邮市菱塘回族乡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聆听烽火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老兵座谈会暨校地共建签约揭牌仪式。本次座谈会特邀顾明、陈大兵、杨光辉、王玉林、吴庆龙等对越自卫反击战功勋老兵与团队成员面对面,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让战火记忆成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灯塔。

 

  座谈会上,团队队长仇晶晶首先向老兵们介绍了红色陵青团队自2021年以来的4年间走遍扬州,采访了62位退伍老兵,先后112次登上省级媒体,致力于传播红色精神的实践行动。随后,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王玉林、陈大兵、杨光辉、吴庆龙、顾明等5位同志深情回顾战场上的艰辛岁月。老兵王玉林讲述了自己作为前线通讯员的生死使命,腰别“光荣弹”誓死守护情报,诠释了“宁可粉身碎骨,绝不让一字军机落敌手”的绝对忠诚,让学子体悟信息战线的千钧重负。老兵陈大兵以“幸存者”的谦卑,回忆了主攻连惨烈的牺牲——17人牺牲、58人负伤,其中最小的战士年仅17岁,他本人重伤不下火线,坚持救护、登记烈士信息,展现了“人在阵地在”的血性担当与对战友情谊的珍视。老兵杨光辉分享了在“生死线”1072高地担任卫生员的经历,他秉持“怕死是不行的”朴素信念,在枪林弹雨中抢运伤员,强调精湛的专业技能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彰显了战火中守护生命的力量与人道光辉。老兵吴庆龙和老兵顾明则共同强调了军人的核心信念。吴庆龙回忆了初上阵地击退偷袭、参加968高地血战并荣立一等功的经历,生动阐述了“部队是特殊大学”的观点,强调大学生参军需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精神并善用所长。顾明同样以自身荣立二等功、火线入党的经历,特别是七天七夜运送弹药伤员的钢铁意志,深刻诠释了“服从命令是天职,听从指挥是本色”的铁律和“钢少气多”的顽强意志。实践团队成员们围绕参军初心、战场经历、精神传承等话题踊跃提问,老兵们结合亲身经历一一作答,鲜活的历史讲述引发深刻共鸣。

  座谈尾声,实践团队全体成员向老兵深深鞠躬致敬并向老兵们赠送团队自己整理的采访老兵故事的红色手册,老兵们庄重敬礼回礼,两代人用无声的仪式完成精神接力。

  随后,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美育中心副主任成容容与高邮菱塘回族乡团委书记余承风共同签署《红色教育共建协议》,并为“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红色教育基地”揭牌。协议约定,双方将依托菱塘红色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地研学,并邀请老兵进校园宣讲,构建红色教育长效机制。

 

  “老兵们用鲜血诠释的绝对忠诚和‘钢少气多’的意志品质,是激励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的宝贵精神源泉。”团队指导老师成容容在总结中强调,

  此次共建旨在将战火淬炼的信仰力量转化为育人资源,引导青年学子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续写青春华章。未来,团队将持续整理老兵口述史料,通过宣讲展览等形式,让战地英雄的血性荣光永续传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