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南京工业大学:聚焦“化工热力学与大数据”!业界国际大伽如是说!
2025-07-29 15:36:00
南京工业大学

  近日,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50年来首次联袂在中国召开,以“迎接全球挑战的化学工程范式变革”为主题,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全球6大洲66个国家的近5000位顶尖科学家、行业领袖、企业精英参加盛会。

图片

  南京工业大学承办了“化工热力学与大数据”分论坛。中国化工学会化工大数据与智能设计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京工业大学陆小华教授,“莱布尼茨奖”获得者、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Gabriele Sadowski教授共同担任主席,中国化工学会化工大数据与智能设计专委会秘书长、东南大学吉远辉担任秘书长,南京工业大学穆立文教授担任会场联系人。

  陆小华、Gabriele Sadowski分别致欢迎词,他们向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并强调,发挥化工热力学及大数据在应对未来化工行业发展、迎接全球挑战上的重要作用。丹麦技术大学Georgios Kontogeorgis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Alexey Victorov教授、英国爱丁堡大学Philip Camp教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Aatto Laaksonen教授等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主旨报告,聚焦化工大数据,结合理论模型、计算模拟以及人工智能等方法,聚焦可持续材料、高效能源转换、智能大数据等前沿议题,深入探讨如何实现化工基础数据、多尺度介观机制、化工智能化之间的有效互动,展现了新兴技术背后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完美结合的魅力所在。

  与会嘉宾围绕绿色化学、可持续材料、高效能源转换、精细化学品合成及智能化生产系统等前沿议题,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产品性能,降低能耗与成本。同时,聚焦于化学产品工程的核心—从分子设计到过程优化,再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展现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

图片

  陆小华表示,在双碳目标等国家重大需求牵引下,化工基础理论发展、工程技术更新迭代所需基础物性严重缺失,亟需人工智能方法引入的化工物性获取新范式。

  Gabriele Sadowski等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应从三个方面重点加快突破:一是理论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化工大数据的可溯源和准确性是化工今后智能化设计的关键,需要有基于分子间作用的机理模型的介入;二是现代化工基础数据的获取,以及构建基于化学工业过程、实验研究、文献数据等多维度、全链条的化工大数据库;三是低碳目标下产品及工艺智能设计,面向实际应用的数据清洗、机制获取、工艺优化、技术迭代的工业研究新范式。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数据作为人工智能的底层核心在数据可靠性与规范性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在人工智能新时代下推动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将传统由经验驱动的化工生产研发转变为数据驱动的智能新范式?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电子化学品行业中心科技副总师施航认为以下工作急需展开;第一开发明确具体的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发挥协同优势,实现数据多方价值,推动数据共享流通,深度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第二建设统一的规则机制和安全可靠的技术体系,促进数据可持续发展;第三开展数据提供方、使用方和服务方生态体系的建设,实现多元主体间数据共享、共用、共治。

图片

  本场分论坛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丹麦、意大利、瑞典、俄罗斯、日本、印度、中国台湾等国家及地区的120余位国际顶尖化工热力学与人工智能专家,场场报告座无虚席,出现了“站立听课”的风景,国际参与度超30%,覆盖52场高质量报告(含28场主旨/邀请报告),博士生论坛与Poster环节涌现4项最佳学生报告和6项最佳Poster。报告彰显传承与创新,相关观点速递在新华网客户端阅读量突破百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