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子“三下乡”,垃圾分类,低碳生活
2023-08-28 18:30:00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为积极响应共青团江苏省委关于“垃圾分类,青春助力”的号召。近期,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垃圾分类,低碳生活”三下乡暑期实践团深入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开展宣传科普和调研活动,在基层一线积极发挥大学生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科普工作,带动更多群体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垃圾分类,低碳生活”实践团出征合影,号召垃圾分类,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垃圾分类,“锡”息相通。无锡站,实践团走进江苏锡城建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锡城建环是一家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公司,承担着无锡市滨湖区所有建筑垃圾的处理。活动中,实践团调研到日常建筑垃圾会被分为硬物质、轻物质和金属等三大类进行分别处理,其中硬物质类可以被进一步粉碎并重新压铸再利用,轻物质类可以被粉碎作为焚烧发电燃料,金属类物质可以被重新回收进行二次冶炼。本站活动让大家对建筑垃圾有了更全面系统的认识,也认识到每一栋建筑物的建造与拆卸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通,更需要绿色循环再生,只有这样我们的居住环境才能越来越好!

  图为无锡站实践团成员走进建筑垃圾再生工厂开展调研

  垃圾分类,“常”相伴随。常州站,实践团走进白塔小学。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向小学生们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利用动画展示了垃圾分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了未成年人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同时让学生们在互动问答和游戏活动中树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意识,增强“低碳、绿色、环保”的理念,并让学生们将他们的环保理念延伸至家庭甚至社会,让大家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常相伴随,共创绿色环保美丽家园。

  图为常州站实践团成员走进白塔小学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科普

  垃圾分类,“镇”奋人心。镇江站,实践团走进垃圾中转站。垃圾中转站作为连接居民日常生活垃圾和垃圾处理站之间的纽带,承担着维护城市环境卫生和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责任。在这里,实践团看见了一趟趟搬运生活垃圾的分类运输车以及在滚滚热浪、阵阵恶臭中辛勤劳作的垃圾分拣员。调研过程中,不时有热心的工作人员上前为实践团讲解垃圾收集阶段,分类阶段,存放阶段以及转运阶段的具体流程以及方法,让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只有从源头开始减量,从投放环节开始分类,才能真正做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我们的城市才会更加美丽。

  图为镇江站实践团成员走进垃圾中转站,调研垃圾分类的转运措施

  垃圾分类,“盐”传身教。盐城站,实践团来到佳富机械有限公司。实践团深入生产车间调研生产垃圾的产生与处置过程,向工人们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重点讲解了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工业垃圾和有害垃圾,并从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如何进行有效归类等问题入手,与员工们现场交流探讨,言传身教,使工人们更直观的了解垃圾分类的操作方法。

  图为盐城站实践团成员走进数控加工车间调研生产垃圾的处理流程

  垃圾分类,“宿”位而行。宿迁站,实践团来到江苏省沭阳梦溪中学。实践团走进高中课堂,通过PPT展示从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法律责任、如何分、怎么做等方面为学生进行了详细讲解,还通过丰富的主题活动进行思维发散,引导同学们学习各类知识,鼓励大家成为家庭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落实于行动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发挥少年先锋模范作用。

  图为宿迁站实践团成员走进梦溪中学与高中生一起分享垃圾分类知识

  垃圾分类,“扬”帆起航。扬州站,实践团来到陈堡村。在这里,实践团深入孤寡老人袁芝鹤家中,给他送去了一些米、油作为慰问的物品,实践团成员与老人坐下来一起聊聊家常,询问老人的健康、关心老人的生活,同时向老人介绍起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鼓励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多保重身体,同时多关注生活垃圾的分类,为乡村环境的改善贡献一份力。

  图为扬州站实践团成员走进孤寡老人家中送温暖

  垃圾分类,“通”力合作。南通站,实践团来到农商银行。活动中,实践团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向窗口工作人员及来办理业务的市民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在深入宣传的同时,实践队员们还仔细查看银行内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是否符合要求、垃圾分类宣传标语与分类标识是否正确,呼吁大家节约用纸、绿色办公,从自身出发做好生活垃圾分类。

  图为南通站实践团成员走进银行,督导纸质垃圾的产生与分类处理

  垃圾分类,“南”易相成。南京站,实践团走进马群市民广场。活动中,实践团向市民群众发放《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结合日常生活给市民讲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看着手头的宣传资料,市民纷纷表示:“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在休闲娱乐中就能学到垃圾分类知识。”活动现场除了通过知识卡片宣传、调研问卷等方式外,实践团还为参与活动的市民群众送上了环保帆布袋、宣传降温扇等小礼品,引导更多市民群众参与到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来。

  图为南京站实践团成员走进市民广场,向老年群众科普生活垃圾分类知识

  垃圾分类,“连”绵不断。连云港站,实践团来到红色书屋。实践团围绕垃圾分类主题在书屋召开读书分享会,内容包括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分类的基本标准,以及具体操作流程。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从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原则、垃圾分类的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家庭垃圾分类四个方面向书友们分析了不同种类垃圾的危害性,以及垃圾分类对于减轻环境污染、减少疾病传播、节约资源的意义,使大家对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操作方法,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图为连云港站实践团成员走进红色文明实践站,弘扬红色文化,践行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淮”然如新。淮安站,实践团来到智能垃圾回收站。实践团现场体验了一种全新的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箱,只需要往机器投入相应可回收垃圾后,机器就会“吐钱”。与传统的垃圾回收模式不同,该设备采用全智能化运营,有偿回收垃圾,上面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市民只需“刷卡—开门—投递”三步,就能实现投入垃圾兑换绿色积分,通过积分可兑换奖品。同时,“智能回收箱满溢后,系统后台将发送满溢提醒给回收服务企业,并在2-4小时内派遣专用收运车辆对点位进行清运。”可随时随刻保持焕然如新!

  图为淮安站实践团成员走进智能垃圾分类站,调研与体验垃圾智能分类系统

  垃圾分类,“苏”心往志。苏州站,实践团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实践团对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职工进行了知识普及和讲解。园区职工不时停下来聚集聆听并主动扫码、填写问卷参与活动,大家纷纷表示要行动起来,从“心”出发,将垃圾分类理念向身边人群传递,做好倡导者,更要随手制止乱扔垃圾现象,做好监督者,从而更好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提升园区环境。

  图为苏州站实践团成员走进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园区垃圾分类问卷调查

  垃圾分类,“泰”劣存优。泰州站,实践团来到黄桥公园。实践团向居民们发放了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并鼓励游客们扫码填写在线问卷调查,让其在问卷填写中加深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垃圾分类后的二次循环利用,鼓励大家从自身做起,坚持做好垃圾分类,汰劣存优,带动身边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践中来,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的公园生态环境。

  图为泰州站实践团成员走进黄桥公园,鼓励市民扫码填写问卷,助力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徐”色韶光。徐州站,实践团来到丰县文博园。在这里,实践团穿越历史长河,纵观“丰邑春秋”,领略从远古时期开始,丰县先民刀耕火种到西周时期的丰邑初具规模,从百家争鸣的春秋列国、跨越号角争鸣的战国七雄,最后到强汉盛唐、宋元明清的丰县历史。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不失时机的向参观游客穿插介绍垃圾分类知识,分发宣传知识卡,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号召市民朋友以史为鉴,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共同保护美丽丰县煦色韶光的生态环境。

  图为徐州站实践团成员走进文博园,向游客穿插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分发宣传知识卡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深入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基层一线开展“垃圾分类,低碳生活”主题的宣讲与实地调研,了解到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各地区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的现状,真正体会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后续,实践团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将“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的理念在江苏省各地进行推广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打造“人人分一分、垃圾少一分、低碳多一分”的社会新风尚。

  通讯作者:濮林/刘佳

  通讯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