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对于“文化自信”的重视,让中国人“自信”的“文化”其中之一就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到6岁儿童正是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黄金发展阶段。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学习、自我认识和沟通交流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个人、认知、情感、社会和审美等全面的发展。
本文探讨了通过阅读这一重要途径来支持幼儿浸润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实施策略及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强调阅读对幼儿早期文化认知与情感培养的关键作用,旨在为幼儿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提供有益参考。为此,笔者以南昌市青山湖区塘山镇中心幼儿园阅读活动为案例进行研究、探讨。该园设有独立的绘本馆,藏书近4000册,对本文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阅读;幼儿;传统文化;浸润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立身于世界文化浪潮中牢固根基。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一个爱书的人,必定不至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暖的安慰者。阅读的积累,可以让你胸有诗书气自华,更可以让你心中有丘壑,腹内有乾坤。对于幼儿而言,在其成长的早期阶段便开始接触和浸润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和良好的品德素养。而阅读作为幼儿获取知识、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在支持幼儿浸润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阅读对幼儿浸润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激发文化兴趣
3-6岁的幼儿是好奇心最为旺盛的时期,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传统文化相关读物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一些讲述传统节日故事的绘本,如《元宵的故事》、《小艾的端午节》、《端午节的故事》等,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能让幼儿对这些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主动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二)促进语言发展与文化认知
阅读传统文化读物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输入。在聆听故事、朗读儿歌等阅读活动中,幼儿可以接触到大量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词汇、语句。如古诗《咏鹅》中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幼儿在诵读过程中不仅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初步了解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描绘方式,进而对古代文学文化有一定认知。
(三)培养民族情感与文化认同感
当幼儿通过阅读了解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先辈们的智慧和美德时,会在内心深处逐渐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比如阅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幼儿会为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所折服,同时也会感受到古代儿童的优秀品质,进而对自己所属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
三、以阅读支持幼儿浸润传统文化的实施策略
(一)精选阅读材料
1.绘本类
选择那些内容准确、画面精美且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传统文化绘本。如《大闹天宫》绘本,以其夸张的画面和精彩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经典神话的魅力;《二十四节气》绘本则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节气知识及其背后的农耕文化。
2.儿歌、古诗类
收集整理简单易学的传统儿歌和古诗集。像《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经典读物虽然有一定难度,但选取其中适合幼儿诵读的部分,如“人之初,性本善”等,配以有趣的韵律和动作,能让幼儿轻松学习并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
(二)多样化阅读活动开展
1.亲子阅读
鼓励家长与幼儿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家长可以在睡前或闲暇时间,与幼儿一起阅读传统文化读物,一边读一边给幼儿讲解其中的故事背景、含义等。亲子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内容,同时也增进亲子关系。
2.幼儿园集体阅读
在幼儿园设置专门的阅读时间,教师带领幼儿集体阅读传统文化书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模仿故事角色等方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阅读《三只小猪》的传统故事版本后,让幼儿分组讨论小猪们的做法,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
3.角色扮演阅读
对于一些有情节的传统文化故事,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比如某日,黄老师组织孩子们来到绘本馆进行阅读活动,孩子们都津津有味的沉浸在绘本当中,此刻有一小女孩拿着一个绘本向老师询问绘本内容,黄老师就和孩子们讲起了这本《女驸马》的绘本,它所展现的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戏曲——黄梅戏。故事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近惊叹不已,于是黄老师见孩子们兴致大发,就想着让让孩子们亲自感受一下黄梅戏《女驸马》。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初步了解戏曲的服装,并且尝试着让孩子们首次把绘本故事《女驸马》表演出来。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黄梅戏的文化,教师与孩子们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共同创作出《女驸马》绘本故事中的角色服装,所有的孩子都十分认真的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不少孩子还会互相帮助。
本案例中,孩子们一开始通过绘本阅读简单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黄梅戏——《女驸马》。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之后亲身参与到《女驸马》服装制作以及表演当中,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情感体验和表现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和良好的品德素养;同时教师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个性、情感和特长,适应其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幼儿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发现。
(三)营造阅读氛围
1.家庭阅读氛围营造
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置一个温馨的阅读角,摆放上各种传统文化读物、小玩偶等,让幼儿随时可以拿起书阅读。并且家长自身也要养成阅读的习惯,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好的榜样。
2.幼儿园阅读氛围营造
幼儿园可以在教室、活动室等场所张贴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字画,设置图书角并定期更新传统文化书籍。还可以开展阅读月活动,评选阅读之星等,激发幼儿的阅读积极性。
四、以阅读支持幼儿浸润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一)面临的挑战
1.阅读材料质量参差不齐
市场上现有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绘本画面粗糙、内容不准确,甚至存在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解读。例如,某些关于传统节日的绘本,可能对节日习俗的介绍过于简单或有误,这会影响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
2.教师与家长专业素养不足
部分教师和家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在引导幼儿阅读时可能无法准确传达文化内涵,导致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浮于表面。比如,教师在讲解古诗时,可能只是让幼儿机械地背诵,而无法深入阐释古诗的意境、情感等内容。
3.现代科技产品的干扰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幼儿更容易被电子设备、动画片等现代科技产品吸引,从而降低了对阅读传统文化书籍的兴趣。
4.幼儿兴趣与注意力问题
幼儿的兴趣容易转移,且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传统文化阅读材料相对来说可能较为静态,与现代科技产品如动画片、电子游戏等相比,吸引力稍显不足。因此,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持续保持对传统文化阅读活动的兴趣,是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二)应对措施
1.严格筛选阅读材料
教育部门、幼儿园和家长要共同努力,对市场上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可以参考专业机构的推荐、其他家长的评价等,确保为幼儿提供高质量、准确传达文化内涵的阅读材料。
2.加强教师与家长培训
通过开展专业培训课程、线上学习平台等方式,提升教师和家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解读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阅读。
3.合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阅读相结合,开发一些有趣的传统文化阅读APP,或者制作动画版的传统文化故事视频,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回归到纸质阅读中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五、结论
通过阅读活动来支持幼儿浸润传统文化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它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早期阅读体验,更重要的是能在幼儿心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为其今后的成长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精选阅读材料、多样化开展阅读活动、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解决面临的问题,就能够让幼儿在阅读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深入浸润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一代身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文:付淑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