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南昌交通学院巧手助残创新创业工作室:以青年之力架起助残“连心桥”
2025-04-16 14:06:00

  数月耕耘,初心如磐。在南昌交通学院,一支由32名多学科师生组成的巧手助残创新创业工作室,正以“数字赋能+技能助残”的创新实践书写助残事业的青春答卷。自2024年4月成立以来,该工作室秉持“崇德 友爱 创新 致远”理念,累计帮助10余名残疾人实现人均增收2000余元,获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及多项创新创业竞赛荣誉,探索出高校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范式。


创新模式:构建“造血式”助残体系

  工作室创新打造“1234”助残模式(1个平台、2项赋能、3类帮扶、4方联动),通过“巧手助残”公众号开发线上手工艺培训课程,联合靖安县残联开展线下残疾人手工技能培训,覆盖特殊群体20余人次。2025年2月与甘肃乙泓凡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共建首个跨省创新实践基地,通过“东西协作+资源互补”机制,成功将残疾人手工艺品销往各地。


多维成效:打造协同助残生态圈

  工作室以“小团队”撬动“大资源”,与宜春市残联及下辖3个县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政企社校协同助残矩阵。开展“公益助销”活动11场,助力残疾人手工艺品及特色食品销售额突破一万余元。成员深入靖安县水口乡敬老院,开展心理疏导、暖心陪伴等志愿服务100余小时,为宜春市靖安县香田乡红岗村5户残疾人家庭送去生活物资,获得宜春市靖安县红岗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建高度赞扬。


发展蓝图:培育可持续助残动能

  工作室依托8名GYB认证学员专业优势,构建“理论培训+项目实操”培养体系,孵化“公益+创业”复合型人才,为助残事业注入持续活力。今后,工作室将继续深化助残实践,从课程设置到产品制作,再到产品销售,以“全链条”助残模式,提高残疾人就业增收。工作室还将残疾人手工艺与靖安竹雕非遗文化相结合,开发特色IP产品,并以地方特色品牌文化活动为依托,提升品牌影响力。


  “从指尖技艺到心头温度,我们见证着改变的发生。”工作室第二代负责人何毅涵表示,团队将持续探索“公益+创业”的创新路径,以青年智慧点亮残疾人自立自强之路。目前,工作室第二期“巧手筑梦”助残计划已正式启动,这支青年先锋队正以创新实践诠释新时代高校的社会担当,为残疾人共同富裕注入青春动能。(来源:南昌交通学院;文:王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