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原则
我校202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具体专业、研究方向、学习方式、考试科目等详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其中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实际招生规模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正式招生计划为准。
招生专业目录所公布的各专业拟招生人数,已包含拟招收的推荐免试生(简称推免生)及“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名额。后续若因教育部正式招生计划下达、实际录取的推免生人数与预估有差异,或“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实际录取人数与预期不符,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可能发生调整(含调增与调减)。各专业最终实际招收人数,将以官方公示的拟录取名单为准。
二、学费、学制及奖助学金体系
(一)学费收费标准(2026年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费收费标准有变化,最终须以省级主管部门批复学费标准为准):
1.全日制学术学位:8000元/生·学年;
2.全日制专业学位:体育、会计12000元/生·学年,其他专业8000元/生·学年;
3.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12000元/生·学年,工商管理16000元/生·学年。
(二)学制:除法律(法学)学制为2年外,其他专业均为3年。
(三)奖助学金体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包括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江西省政府奖学金、优秀奖学金、单项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等多项奖助学金,其中学业奖学金100%全覆盖。国防科工院校补偿计划硕士研究生享受专项奖学金,奖励标准为8000元/生·学年(奖助学金体系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管理科负责解释,电话:0791-83897855)。
三、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每日9:00~22:00。
报名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我校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符合享受初试加分、照顾、免初试政策、报考专项计划有关条件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申请信息。有关部门、报考点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招生单位在复试前进行复审,确定考生的相应资格。未按规定申报或审核(含复审)未通过的,不享受相应的加分、照顾、免初试政策,或不得参加有关专项计划初、复试。符合多项加分项目的考生,分值不得累加。
申请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须在复试前向招生单位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限士兵)进行复核。审核或复核未通过的,不得按照“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参加复试,仅可在调剂阶段按规定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报考普通计划的考生,若报名时申请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并审核通过,调剂阶段可按规定申请调剂“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若报名时未申请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的,不可参加“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调剂。
四、网上确认
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核对并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
五、准考证
考生在考前,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六、初试时间、地点
初试时间:2025年12月20日至21日。其中,12月20日上午8:30—11:30,思想政治理论或管理类综合能力;12月20日下午14:00—17:00,外国语;12月21日上午8:30—11:30,业务课(一)或专业基础综合;12月21日14:00开始,业务课(二)。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考试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七、联系方式
学校名称:东华理工大学
单位代码:10405
学校网址:https://www.ecut.edu.cn
研究生院网址:https://yjsy.ecut.edu.cn
联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经开区广兰大道418号
邮政编码:330013
若需政策咨询请与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联系,联系电话:0791-83898509;联系人:雷老师、任老师。
扫码获取东华理工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专业目录(统考生)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