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历史长河中的艺术回响 | 长春光华学院携《山河苍苍》献礼“书香吉林”阅读季
2025-04-24 16:29:00
长春光华学院
  书香启幕,春韵盈章。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由吉林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教育厅、团省委主办的2025年“书香吉林”阅读季活动于4月20日在长春正式启动。


话剧《山河苍苍》:舞台上的爱国史诗
  本次“书香吉林”阅读季以“文脉传薪火,书香启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全民阅读推动吉林文化强省建设。在吉林省图书馆音乐厅,吉林人民出版社和长春光华学院联袂演出话剧《山河苍苍》第六幕《守·望》。长春光华学院董事长康启鹏、校长李晓光、副校长高海英亲临现场,与台下观众们共同观看了演出。





  该剧是由省教育厅主导创作的大型话剧,剧情结合《守·望——吉林边疆人文地理纪事》图书内容创作,长春光华学院电影学院师生参演。以19世纪80年代为背景,展现了晚清爱国官员吴大澂在东北边疆巩固边防、与沙俄勘界谈判的艰辛历程。全剧通过展现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紧张激烈的剧情冲突,体现了吴大澂寸土必争的爱国精神,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排练中,演员们反复琢磨着每一句台词,力求准确传达出吴大澂在东北边疆巩固边防、与沙俄勘界谈判时的坚韧与智慧,还原出这位晚清爱国官员的复杂心境与寸土必争的决心。





  校长李晓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剧自立项以来,历经剧本打磨、话剧拍摄及舞台排演,旨在通过艺术实践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吴大澂的赤诚与坚守深深触动了师生,未来学院将在校内外展演这部作品,让爱国精神薪火相传。

吴大澂系列组画:画布上的历史印记
  2024年,为铭记吴大澂在吉林兴边固防、保卫边疆的千秋功绩,长春光华学院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研究室组织院内一批美术家,创作了以吴大澂勘边护土为主题的5幅油画组画。5幅作品均发表在吉林日报及相关出版物中,其中作品《山河在望》被收录在《守·望——吉林边疆人文地理纪事》中。

千里勘边——吴大澂系列组画之奉使勘界
作者:王晓明 徐涛( 400cmX200cm)

折冲樽俎 ——吴大澂系列组画之岩杵河谈判
作者:王晓明 张伟时 徐国君( 400cmX200cm)

山河在望 ——吴大澂系列组画之监立“土字牌”
作者:王晓明 张伟时( 400cmX200cm)

立不可移 ——吴大澂系列组画之铜柱题铭
作者:王晓明 吴大鹏( 400cmX200cm)

威镇东彊 ——吴大澂系列组画之大展国威
作者:王晓明 张伟时( 400cmX200cm)
  王晓明教授谈及创作历程时说,整个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克服了诸多困难,历经数月,最终完成了作品。每一幅作品不仅凝聚了团队的心血与汗水,同时也离不开幕后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服化道团队在历史细节上精益求精,模特演员通过专业表演,为作品注入了生命力。与此同时,吉林省美协相关领导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统筹协调作用,为团队提供了前期准备与史料保障。专家学者张福友、吴文阁、佟大群也在历史考证、文化解读等方面给予了专业指导,确保了作品在历史真实性与艺术表现力上的高度统一。

王晓明教授创作现场

徐涛教授创作现场

张伟时教授创作现场
  张伟时教授对创作过程有着深刻的感受,他提到,由于吴大澂的事迹横跨晚清外交、军事、地理等多个领域,创作组面临的首要挑战便是历史场景的精准还原。为此,团队查阅了海量文献,奔赴实地考察,收集一手素材,确保细节经得起推敲。在艺术创作上,团队采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用严谨的造型和细腻的笔触还原历史风貌,并融入中国画意境美学,力求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升华的完美结合。

张伟时教授接受吉林新闻综合广播采访
  吴大澂系列组画现已被收藏在珲春吴大澂纪念馆中。这些作品通过生动的艺术表现,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直观地感受吴大澂等人为国家领土主权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
艺术赋能,传承与创新并重
  长春光华学院通过话剧《山河苍苍》的排演和吴大澂系列组画的创作与展出,充分展示了学院在艺术教育和社会服务方面的实力与担当。而《山河苍苍》的文学蓝本《守·望——吉林边疆人文地理纪事》第三篇章“尊严之光”,也以其深邃的笔触梳理着吉林边疆的人文脉络。



  目前,话剧电影版《山河苍苍》正在紧张拍摄中。长春光华学院党委书记闫峰亲临拍摄现场,他对师生参与历史题材创作给予肯定,他强调,这部作品是长春光华学院“大思政课”建设的具体范例,希望主创团队以史为鉴、以艺载道,将吴大澂的爱国精神与当代青年价值观培育深度融合,让历史人物成为思政育人的鲜活教材。



  长春光华学院将继续深耕艺术作品创作,以艺术为媒,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为吉林省的文化事业和艺术发展贡献新的力量。我们期待,更多像《山河苍苍》这样优秀的艺术作品从校园走向社会,为吉林的文化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历史长河中的艺术回响愈发悠长。(供稿人:赵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