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农业发展密码,感受乡土奋斗力量
蓝莓产业蓬勃兴起,筑牢乡村致富路。在张家村,学生们漫步于田野阡陌,探寻乡村振兴发展脉络。在这里,党员高春阳与李珍珍夫妇的故事令人动容,他们怀揣兴农壮志毅然返乡,从零开始拓荒,创建了鼎盛蓝莓合作社。如今,合作社蓝莓种植面积达30000多平方米,年产蓝莓20吨,年产值40万元,还带动周边40余名村民灵活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000元,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范例。
在鼎盛蓝莓合作社,高春阳手持蓝莓枝条,向学生耐心讲解农业知识。学生们循着他“沾满泥土的足迹”,真切感受到育苗选种时的反复比对、栽培定植时的精准把控、病虫害防治中昼夜蹲守诱捕害虫的执着。蓝莓成熟季,弯腰采摘的腰酸背痛,直播带货时为拓销路的竭力吆喝,这些细节让学生们真切触摸到乡村振兴的滚烫初心。听着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故事,大家紧紧攥住手中的记录笔。他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并非书本上的宏大概念,而是一垄垄蓝莓苗的默默坚守,是一代又一代新农人把“扎根”熬成“丰收”的坚韧不拔。大家愈发清晰地认识到,探索智慧农业、品牌化种植等新路径,正是要延续这份“泥土里的拼劲”,让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
创新乡村振兴模式,绘制田野新蓝图
创新思路点亮田野,绘就振兴新蓝图。学生抵达蓝莓种植场后,便跟随高春阳夫妇穿梭于垄间,积极参与病虫害防治、幼苗修剪、成果采摘等田间劳作,亲身感受丰收的喜悦。劳作结束后,大家回到房舍,聆听夫妇俩讲述创业初期“连野兔都绕道走的艰辛过往。在充满泥土气息的问答交流中,学生摸清了张家村蓝莓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脉络,也锚定了“老故事新讲、老土地新用”的振兴方向。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蓝莓保鲜期短、文旅配套薄弱”等痛点,学生以“思想引领聚共识、文化赋能延价值”为目标,为张家村量身打造可落地的解决方案,计划以蓝莓种植产业为核心抓手,延长产业链、拓展价值链,通过打造农家乐、采摘园等业态,带动周边旅游业发展,让“小蓝莓”真正成为串联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的“金纽带”。
青春与乡村的相遇从不是终点,当学生带着乡村泥土气息重返课堂,“扎根土地、实干报国”的信念已化作钻研专业知识的不竭动力。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他们誓言要接续描绘吉林“五彩缤纷”的振兴蓝图,以更扎实的本领反哺基层,让农业现代化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密钥,在守护生态、传承文化、改善民生的道路上,书写新时代青年扎根乡土、赋能家国的青春答卷,让乡村振兴的星火点亮民族复兴的壮阔版图。
来源:东北电力大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