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行走的“思政课”|青春邂逅红领巾 同上红色“第一课”
2025-09-04 12:22:00
白城师范学院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白城师范学院联合中共白城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白城市委社会工作部,于9月2日新学期伊始,举办了“青春邂逅红领巾 同上红色‘第一课’”活动。此次活动将高校文化展馆育人平台、辽吉省委旧址本土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教材,为白城市大中小学生打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沉浸式、行走中的“思政课”。白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车广波,党委副书记齐晏、高红岩,纪委书记张志平,副校长丁绍宏,中共白城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闫秀丽,中共白城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方萍出席活动,白城市大中小学师生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活动。

  活动在学校“扎根的教育”师道文化主题广场拉开帷幕,车广波教授以《在历史的回响中砥砺青春之志》为题,为大中小学生讲授开学“第一课”。


  他深情回溯了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在白城建立根据地的峥嵘岁月、江桥抗战中“母子三烈士”“猎户抗日队”等英雄事迹。他以三个“精神密码”解码抗战史诗:信仰如炬,照亮民族救亡之路;团结如钢,凝聚无往不胜的力量;创新如刃,破解危局困局的智慧。结合抗战精神,他对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要做理想坚定的“追光者”、本领过硬的“实干家”、勇于担当的“奋斗者”。针对“如何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一问题,他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以“顶天立地”的格局拥抱时代——做“大写的人”;二是以“知行合一”的行动诠释担当——做“躬行的人”;三是以“团结奋进”的姿态共创未来——做“合群的人”。车广波的课程理论有高度,讲述有温度,为新学期的思政教育注入了深厚文化底蕴。


  师生们走进白城师范学院“丹心向党 同心铸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展馆,“一塑、一字、一韵、一景、一画、一石、一联”都是一堂沉浸式的思政课,呈现出了“七个一”铸同心文化场馆育人课程的生动写照。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的生动讲授与讲解员的细致介绍中,通过实物陈列、图文展示与现场授课的方式,红色历史与传统文化被赋予了生动的表达形式。师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内涵。

  故事传承:烽火记忆“淬忠心”

  在思慧楼102会议室举行的白城红色故事分享会上,讲述者以“接力”的方式传递红色记忆。


  小学生刘佳明,用清脆却坚定的声音讲述了“辽吉功臣”吕明仁舍身救战友的感人事迹;中学生刘柏谦分享了革命烈士阎群昌在洮南地区开展革命斗争、英勇牺牲的事迹;志愿者刘国庆用朴实的语言刻画了王一川毅然投身革命洪流的爱国身影。陈列馆讲解员李欣宇带来白城人民在解放战争中踊跃支援前线的故事;陈列馆讲解员赵威,作为赵树满老英雄的孙女,动情追忆祖辈投身革命、英勇战斗的峥嵘往事。这场跨越年龄与身份的讲述,串联起白城红色记忆的过去与现在,让大中小学生体会到:传承红色基因是每一代人的责任。

  旧址寻根:革命精神“映丹心”

  为深化教育实效,师生代表专程前往中共辽吉省委旧址陈列馆,将地方红色资源转化为校外思政课堂。师生们详细了解中共辽吉省委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作用。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砥砺前行的精神让在场师生深受触动。

  此次开学“第一课”活动,既是学校整合校地协同红色育人的生动实践,也是打破学段壁垒、构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创新探索。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优化资源共享机制,不断创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衔接贯通的实践育人模式,打造具有吉林西部特色的“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为培养德才兼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白师智慧、白师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