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生们首站来到国网电力长春220千伏变电站。这座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变电站,不仅是长春首座高电压等级变电站,更因八十余载的岁月沉淀,被亲切称作“老变”。作为城市核心区的关键供电枢纽,它既默默见证着长春近代以来的城市变迁,也镌刻着几代电网人的奋斗足迹,更从中孕育出“坚韧、精益、争先、奉献”的宝贵“老变精神”。
师生们先后走进“老变精神”传承教育基地、长春220千伏变电站主控楼旧址,以及220千伏长春变电所模拟仿真培训基地。教育基地的老照片定格老一辈电网人勘测施工的瞬间,主控楼旧址的旧设备留存当年值班场景,仿真基地的现代系统展现智能运维优势。师生们深切感受到,八十余载电网发展中,从“人拉肩扛”建站、手工保供电到智能运维,技术设备与作业模式在迭代,电网人扎根一线的坚守、守护光明的使命始终未改。
在220千伏组合电器室,变电运维人员结合现场设备,用通俗语言讲解设备构造、工作原理及运维日常流程,涵盖巡检关键节点与故障排查步骤。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师生们近距离观察设备接口、指示灯等,课堂抽象的“电气回路”“绝缘原理”通过实物对照和演示变清晰,助力学生衔接理论与实际,直观感受运维工作的专业性与实操性。
在刘洋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以全国劳动模范、国网长春供电公司高级工程师刘洋命名的技术创新阵地,师生们聆听刘洋一线攻坚克难的事迹,关注展台上优化运维工具、突破供电可靠性技术等创新成果。鲜活故事与具体实践相呼应,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具象化,使学生深刻理解劳动者价值与使命,更深刻体会到这里不仅是技术攻关的平台,更是传承奋斗精神的课堂。
研学最后一站,师生们来到长电众泰充电站。这里不仅是省内单体面积最大、充电能力最强、充电设备最佳、服务配套最优的充电站,也是我市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设施。
工作人员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该站超级充电系统、长电众泰充电管理服务平台、运维服务中控中心、充电服务网络布局等情况,使同学们实地体验到了长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研学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深受触动。杜德婧同学说:“非常感谢长春市总工会举办的这次研学活动,让我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场感知,更感受到了长春蓬勃发展的城市力量。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收获,在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努力,也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康宇同学表示:“研学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既拓宽了视野,也坚定了留在长春发展的决心,未来我将把所学化为动力,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同学们在深化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更在红色精神感召下,激扬以专业之力服务长春建设、投身城市发展的使命担当。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