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娜在会上围绕“靠什么”和“怎样办”两个关键问题作主旨讲话,阐述了微专业建设的基础与路径。她提到,办好微专业的基础在于国家低空经济战略和“双千计划”带来的“天时”机遇、校企资源协同构筑的“地利”优势、学生踊跃参与凝聚的“人和”动力。微专业实施路径清晰务实,就是坚持就业导向,通过强化实战、赛练结合、三证融通,精准培育行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袁丽娜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深入分析了低空经济背景下无人机产业的市场前景及岗位能力要求。她表示,企业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实战经验,为学校微专业建设提供专业实训资源与资深导师支持,积极参与校企协同育人,助力学员无缝对接行业前沿,提升就业竞争力。她期待通过此次合作,与学校携手共进,为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储备并输送优质新生力量。

微专业班导师翟翼为学员作专题导学,围绕“学什么、怎么学”详细解读了无人机技术与应用微专业教学计划。介绍了课程体系涵盖无人机原理、航拍技术、行业应用等内容,并设计了从模拟训练到实飞操作的渐进式实践环节。翟翼提到,教学团队将秉持严谨专业的态度,全程指导学员夯实理论基础、精进实操技能、培养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赋能。

微专业学员代表王嘉宁以亲身经历为例,分享了她与团队成员基于无人机技术获评无人机虚拟仿真省赛特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金奖等荣誉的实践历程。她提到,这些成绩正是学校注重交叉学科培养、对接前沿产业需求所带来的成果。她呼吁微专业学员携手同行、勤学不辍、砥砺深耕,努力成为无人机领域的创新力量,为行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为构建微专业高水平育人体系,无人机技术与应用微专业创新实施“产业导师+班导师+小组导师”三维协同机制。产业导师引入行业视角与实践经验,班导师统筹教学规划与培养质量,小组导师提供个性化指导,三类导师协同发力,为学员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撑。仪式上,郅明铭、孙娜共同为导师团队颁发聘书。

在与会嘉宾、师生代表的共同见证下,徐辉、袁丽娜代表校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郅明铭、袁丽娜代表校企双方互授“校外实践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牌匾。这不仅为微专业建设注入源头活水,更意味着校企双方将协同发力,贯通产学研用创新链条,共同打造服务区域低空经济发展战略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新高地。

本次仪式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它不仅标志着无人机技术与应用微专业的正式启航,更构建起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崭新平台。展望未来,校企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持续深化资源共建共享,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共同为学生成长赋能、为产业发展助力,为服务低空经济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