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战略产业急需,国家高度重视!大连这所高校15个专业要火了
2021-06-25 15:59:00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讯 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行,广大考生与家长面临了新的难题:该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专业与高校中选择就业出路?新高考的规划已经给出了明确答案,那就是摒弃旧有的只以高校判断高低的思路,以专业作为核心指标选择学校。也就是说,既要考虑学校,更要考虑专业,学生们与专业的关系将更加紧密、更加关键,更加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在新的高考政策下,如果一所高校专业设置响应国家新兴战略产业需求,以及新兴产业最新发展需要,那这所高校的未来势必会有更强的竞争力,这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必然会优势显著,一片光明。

  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通知中特别提到,“双万计划”的建设原则是面向各类高校,即在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得益于此,在2019与2020两次评选期间,一批高水平的民办院校大展拳脚,获批了一系列位于行业发展前沿的国、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在高等教育的舞台上与其他大学同场竞技,展示出自身的真正实力。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两年间共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电子信息工程),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联网工程、电子商务、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影视摄影与制作、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动画、英语),共计15个一流专业,一流专业数量居全国民办高校之首!据学校官方统计,这15个一流专业占到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本科专业数量的40%以上,覆盖其本科在校生数的65%以上。下面我们将简单介绍其中的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2001年,是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属于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建成“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首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国家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建设点等,在2012年包括大工、东大等985院校在内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居全省高校第三,2019年入选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软件工程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属于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产业,已建成“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等本科专业,在2013年包括大工、东大等985院校在内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综合评价中位居全省高校第三,2019年入选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数字媒体技术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成立于2009年,属于国家大力支持的新兴战略产业,是辽宁省内最早开展数字媒体技术本科教育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建设有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数字艺术教育实践基地(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艺术实验教学中心(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空间艺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7年)。2019年入选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电子信息工程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立于2006年,属于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产业,近年来,该专业取得了一系列专业建设成果,已成为辽宁省电子信息工程品牌示范专业。2012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辽宁省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包括大工、东大等985院校在内的辽宁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全省高校第三。2018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2019年,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是教育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同时,也是考生选择专业方向,报考高校的有力参考指标。能够入选“双万计划”的专业,基本都是各大高校的优势专业,而“双万计划”的专业数量,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治学办学是否与时俱进,人才培养是否科学认真的重要指标。像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这样专业设置紧跟国家战略产业、新兴产业,以及行业发展的民办院校,尤为值得考生与家长特别关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6-24 15:45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6-24 10:46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6-22 09:09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6-19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