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携手共育,数字化赋能,共同擘画家访工作美好蓝天
2025-03-31 19:45:00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校思政工作渐渐迈入新格局,为深入巩固与拓宽教育工作渠道,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力图在家庭层面上寻找完善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任务的新突破,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促进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发展,锚定学生成长成才之路。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中寻找家访工作的新路径、新方法,家校共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一)培育良好教育生态,发挥家校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始终以“构建家校共育的立体化网络,不放弃任何一个特殊学生”为总体目标,以“家访发挥家校沟通和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整体工作思路,采用“单独走访、集体走访、数字化赋能”等方式方法,扎实、积极推动家访工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充分调动现有的人员队伍资源,采用学院领导、辅导员、班导师和任课教师三支队伍紧密配合的方式,推动家访工作有序开展,深化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效能,对于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三方联动”育人模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提升育人水平,确保家访工作取得实效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始终秉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为目标,积极主动地挖掘、疏通家访工作的堵点、难点,切实提升育人水平。学院十分重视家访工作,每学期末会制定假期家访总体计划及安排,每名辅导员根据本学期所带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拟家访名单,上报汇总后制定初步家访计划,精心选取学院集中式家访目的地,确保有更多的拟被访家庭参与到家访活动中来。在拟被访家庭的名单选取上,应该以解决学生在学校中所面临的实际学习或生活问题为主要任务,应将心理问题学生、经济特困家庭学生、面临学业危机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等纳入视野,学院领导干部亲自带队参与到家访活动中来。例如,信息学院在每一个学期末假期都会组织集中式家访活动,以集中的方式向家长传达学校、学院办学内容的提升与变化,聆听家长对于学校的建议与意见,同时联通家长、辅导员与班导师,就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生活表现进行交流与沟通,提出学生面临的问题,共商解决方案,助力学生更好成长。集中式家访是家庭与学校交流升温的桥梁,通过有效沟通,共同突破家访思政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集中式家访是家访思政育人的“最后一公里”,那么辅导员和班导师的单独走访便是家访思政育人的“最后一百米”。学院通过走访一个个不同的、有烟火气的家庭,可以更加细致地、更加具备针对性地开展协同育人工作。辅导员走进不同情况的家庭,例如针对经济困难的家庭可以向家长宣讲国家、省、市及学校相关的资助政策,助力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学业;针对学业困难的学生可以向家长沟通学生目前的学业情况,分析造成学业困难的原因,共同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同时邀请家长与学校共同监督学业完成。在这家访思政育人的“最后一百米”上,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准备充分,确保家访工作取得实效。

(三)借助数字化赋能,探讨家访工作模式的新突破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借助数字化赋能,助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可靠选择。目前在全国大多数高校的思政课堂上,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已经巧妙融入,推动了思政教育向新的高度发展。

在家访工作中,适时拥抱数字化技术,可以为家访工作增光添彩,提质增效。例如,向家长展示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状态时,几张图片,几段视频或许无法完全让家长感同身受。此时,借助虚拟现实VR眼镜设备,可以让家长身临其境地感受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家长也“在课堂上上一节课”、“在食堂里吃一顿饭”、“在宿舍内来回走走”,更加清晰地感受学生的日常生活细节,也更有助于共同分析并改善学生所面临的问题。

除此之外,信息学院同样运用大数据技术,赋能家访工作。在家访筹备阶段,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辅导员对学生的实际认知,筛选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经济问题、学业危机等问题学生,提前做好针对此类学生的家访准备工作。同时,利用如今网络上横空出世的Deepseek人工智能软件,将每一位学生的各类细节添加输出到系统中,量身定制属于该生的专属家访方案,并且借助人工智能软件,可以整体设计家访行动的逻辑方案,节省大量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虽然数字化赋能为家访工作提升了大量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时间,但在数字化技术仍不成熟的今天,学院对于新技术的使用保持一定的警惕心理,警惕数字技术带来的信息茧房及价值取向引导变化。说到底,家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归根结底是针对“人”的工作,如果因数字化赋能而导致“技术大于情感”、“增效覆盖润心”,那么无疑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信息学院秉持数字化赋能必须回归“以人为本”的理念,谨慎,适当地用数字化赋能家访工作新模式。

对于家访成效及成果,信息学院号召全院师生将家访过程中碰到的趣闻及逸事,以数字化的形式记录,通过利用抖音等新媒体短视频的形式发布家访主题相关作品,分享家庭生活、学习、教育等相关“烟火气”。截至发稿前,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寒假短视频家访创作活动“#信光映万家”话题已在抖音APP上累计取得80.6万次的播放量,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的阵地力量,进一步加强了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一路家访,一路生花。家访工作是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未雨绸缪做改变、提升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不断创新家访形式、丰富家访内容、完善家访工作机制对于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充分发挥家访工作的家校沟通桥梁纽带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精准性、实效性。未来,学院将继续与家长携手并进,积跬步,行千里,共同擘画家访工作美好蓝天,矢志不移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作者:靳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1-03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