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逐梦研途 | 大连大学2026年研招宣传学院篇第二期:体育学院
2025-07-18 10:58:00
大连大学

  01学院简介

  前身为创始于1959年9月的大连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历经旅大师范学校(1959年)、旅大师范专科学校体育系(1978年)、大连大学师范学院体育系(1987年),于1999年9月成立大连大学体育学院。

  现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康复、足球运动四个本科专业,承担全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训练、竞赛和群体活动开展等任务。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及学科教学(体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资格。

  现有专任教师6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1人,博士学位教师11人,其中博士后3人,硕士生导师20人。拥有“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大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大连市引进高层次高端人才)及青年才俊8位。国际级、国家级裁判16人,国家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17人。45岁以下的教师比例为51%。行业兼职导师20余人,还聘请多位国内外顶级体育专家为客座教授。

  02招生专业与研究方向

  【040300体育学】

  培养适应辽宁及大连区域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能从事学校、科研机构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和体育相关领域业务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1.体育人文社会学:立足基础教育,服务辽宁省中小学体育教育为核心,将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实践密切衔接,围绕国家和地方在校园足球、青少年体质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培育符合时代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学校体育人才。

  2.体育教育训练学:围绕运动表现分析与体育数智化、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等领域,深度融合主动健康理念,培养专业基础知识宽泛、专项技能突出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人才。

  3.运动人体科学:培养青少年与老年人的健康促进、休闲体育和社区体育指导等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4.民族传统体育学:培养掌握武术、民族民间体育、传统体育养生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培养懂体育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045200体育】

  培养具有系统的体育专业理论与知识、娴熟的运动技能和相关职业技能,适应我国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及新时代需要的有情怀、技能强、善管理的高水平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1.体育教学:结合国家“教育强国”战略以及“东北一体化”体育教师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能力,扎实的体育教学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高水平体育师资人才。

  2.运动训练:结合国家“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一定科研能力的优秀教练员、教师、健身教育与健康管理人员。

  【045112学科教学(体育)】

  培养符合中小学教育专业领域培养目标,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及发展趋势,能探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并凸显应用价值,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可胜任并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基础教育学校高素质体育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03实践条件

  具备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实践条件,拥有较高水准的综合实验室及省内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国家体育总局(棒球)及辽宁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产业校企联盟协同创新基地)挂牌的多个省部级研训基地平台。行业兼职教师和兼职导师能实际参与培养工作并定期举办专业讲座和学术报告。

  目前已建成4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依托34家本科实践基地开展示范教学、运动技能教学实践活动,对于研究生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起到了充分的支撑作用。利用国际资源,围绕国家和地方足球改革和发展需求,与国际足联在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围绕世界优秀运动员打造训练、康复、竞赛、科研、科普“五位一体”的新型体育科学实验平台。

  在大连市金普新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开发区市民健身中心)、大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大连各区市民健身中心等单位建立应用示范基地,研究生承担运动健身指导、运动康复、慢病干预等方面的工作。

  04就业去向

  多人考取华东师范大学、日本体育大学等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博士研究生;历届毕业生中30%在高等学校任教,超50%在中小学任教。近五年初次就业率平均为85%,年底就业率达到95%左右,高质量就业率连创新高。

  就业去向包括中初等教育单位、高等教育单位、公务员、部队文职、自主创业等。80%以上毕业生从事与专业高相关度、稳定性强的就业岗位,总体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比较高。

  85%的毕业生扎根教育一线从事教学工作,进入单位3-5年内,90%以上迅速成长为青年骨干教师。95%的用人单位在专业能力及其它素养方面对我院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认同。

  05国际合作交流

  我院与西班牙、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丹麦、俄罗斯等国家20余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鼓励支持多名研究生参加英国斯特灵大学线下课程培训。与西班牙、俄罗斯等境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加深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为大力拓宽研究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培养其创新精神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和机遇。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