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国信息大学9月正式实行三学期制增加实践

http://minxiao.eol.cn  来源:  作者:  2010-06-10  字体:  

  学校推行三学期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知识、经验与能力结构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学期的缩短也有利于促使学生从学期伊始就进入积极、紧张的学习状态,在客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学期制的改革也能够有力地推动学校合理、灵活地构建和优化多元的课程结构。一方面,由于原来长学期时间的缩短,原有的课程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去掉一些陈旧、过时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也必须采取课内精讲,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假期的社会实践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调整和重构课程设置,促使学校课程结构体系更为灵活、多元,并日趋完善,实现整体优化。

  据了解,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有部分高校开始实施与欧美国家大学的学期制相对同步的三学期制,比如上海大学早在1994年就实行了三学期制,现在还有一些学校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大学东软信息技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黑龙江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实施了三学期教学模式。而在清华大学,“小学期”更是早已存在的“老传统”。浙江大学等个别高校还实行了四学期制。

  中国信息大学将在今年9月正式推出三学期制的学习方式。

我校9月正式实行三学期制集中假期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环节

  中国信息大学将在今年9月正式推出三学期制。筹划已久的三学期制改革经过校长办公会议的多次讨论之后正式在今年实行。为使全校师生正确认识和充分了解三学期制,新闻网记者采访了教学管理中心副校长张子刈。

  张校长接受采访时表示,三学期制将在今年9月份正式实行,学校的三学期安排分别为:秋季学期(9月初--11月中旬)、春季学期(4月初--6月初)、夏季学期(6月中旬--9月初)。

  每学期分为10个教学周,夏秋相连学期之间间隔一周,形成每年4月初到11月中旬近8个月的连续学习时间和11月下旬到3月下旬之间4个多月的连续假期。上课形式将从目前的两学期“16周+16周”变为“10周+10周+10周”,即新制度上课总周数变化不大,形式改变为三个10周的短学期制,但是总体休假时间无大变化。

  记者:张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新闻网的采访,据了解,学校自建校以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德育导师制、学分制、还有教学改革等,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学们也普遍能够接受。现在我们学校将要实行三学期制了,这在民办院校里还是第一个尝试者,我们知道,一项改革出台后,贬褒的声音不一。对于实行三学期制的好处,学校领导已在很多会议或场合阐述过。但是今天我们还是想要了解更多的关于三学期制。

  张校长:学校实行三学期制一方面是在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出现的,走上社会的毕生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更需具备多元的经验与能力,特别是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正是在这样的的背景下,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职业能力而进行改革的。为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改革的成果,必须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另一方面,传统的两学期制的弊端已暴露出对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限制,如课程节奏慢、效率低、科研成果难以有效研究等问题。如何有效地改革、调整我校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成为关系到我校办学效益和质量能否全面提升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新学期施行后,对老师也是个“解放”,实行新学期制,老师们可根据需要合理安排,或从事课题研究、社会调查,或从事讲义编写等。师生还可以在放假期间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可以说学玩相长。其实,学校的每一项改革,她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学校能否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掌上高招服务号

中国教育在线高考订阅号

高考估分定位 志愿填报指南 模拟志愿填报 估分选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 双一流高校 985大学 211大学
历年分数线 历年一分一段表 历年投档线 高考真题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推荐
  排名 学校名称      人气   相关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