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高层次人才招聘会
第四轮学科评估
学术桥人才评审评估
海外学者中国行
高层次人才网络视频招聘会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谈心路:没想过得奖是假话,别忽视基础研究
2019-10-09
新华社

  电话清晨5时响起,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半梦半醒。确定电话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打来,他开始心跳加速……

  凯林和美国同胞格雷格·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凭借揭示氧气与细胞的“互动”,7日分享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媒体评价,三人年轻时投入研究,年老时收获认可,见证基础研究的重要价值。

  “没想过得奖是假话”

  对现年61岁美国科学家凯林而言,诺贝尔奖一直是“希望渺茫的目标”。他6日晚整理心绪,像多年来每个“诺贝尔周”前夜一样,准时睡觉。

  凯林坦言,要说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获得诺贝尔奖,那是假话,但“你得试着别让(这个念头)过多打扰日常生活”。

  获奖电话还“叫醒”63岁美国科学家塞门扎。由于“睡得太死”,他起身接起电话时对方已经挂断。等待几分钟后,他接获评奖委员会第二次电话,随后开香槟庆祝。

  65岁英国科学家拉特克利夫得知获奖的场合相对“正式”。他说,他正在开会,秘书“神情焦急”地喊他出来……

  凯林、塞门扎和拉特克利夫的研究方向是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科学家们早已发现,置身高海拔地区会导致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上升,从而刺激骨髓生成更多红细胞,以运送氧气。

  塞门扎和拉特克利夫从细胞层面入手,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与不同氧气水平的“互动”机制,发现在低氧环境下起“调控器”作用的关键蛋白质、即缺氧诱导因子(HIF);凯林“另辟蹊径”,经由对罕见遗传疾病希佩尔-林道(VHL)综合征的研究,解开缺氧诱导因子其中一种蛋白质HIF-1α如何在富氧环境下降解的谜团,从而把三人的研究联系到一起。

  别忽视基础研究

  依照评奖委员会的说法,三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揭示生命中一个最基本适应性过程的机制”,为人们理解氧气水平如何影响细胞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基础,为开发有望对抗贫血、癌症以及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道路。

  在凯林和塞门扎看来,三人的突破凸显基础研究的意义。换句话说,人们不应忽视那类由科学家自身好奇心驱使、旨在加深对自然现象理解的研究。

  “我们知道,就治疗方法而言,许多真正的新发现来自一些项目令人意想不到的(研究)转向,而这些项目起步于非常基础的研究,”塞门扎说,“我们在年轻时有这些发现,但终在年老时收获认可。”

  凯林说,他要为已经过世的妻子卡罗琳领取这份诺贝尔奖。

  “她去世后,我觉得收获诺贝尔奖(的感觉)可能太过苦乐参半,”他说,“但我现在这么想:她正在微笑点头并说‘我告诉过你这会发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职位检索
单位性质
单位检索
地区选择
学科检索
学历要求
职位搜索
人才速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