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家里,心里放不下学生们,能在一线陪着同学们,我反而更安心一些。”驻守创新港月余的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许明道出了老师们、辅导员的朴素思考。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这是曲江校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康文华与全体后勤保障人员的坚定信念。
“希望2022年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校医院副院长郝雁说出了医护人员心底的呼唤。
学生志愿者在工作
“如果学校需要、学院需要,我们要在第一时间冲在前线,为同学们提供服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终能渡过这个难关。”生命学院2021级硕士生第二党支部的王素音说出了广大学子的青春誓言。
铿锵、质朴、坚定的话语背后,是毫不犹豫的行动:他们可能常常熬夜工作,甚至通宵不眠;他们可能防护手套下的双手已经冻得发僵,但依然坚守;他们可能驻扎在学校抗疫一线,很久不能回家看望父母妻儿……这每一个全力以赴的瞬间,都是西迁精神的时代闪光。
“疫情之下,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都可以发挥抗疫一份子的作用。”“新港战疫宣传青年先锋队”成员、研究生肖雯在给鼓励他人积极抗疫的明信片中这样写道。
这就是众志成城的力量,是大家坚信能够战胜疫情的最大底气。
贴心与暖心——聚焦师生关切,内外守望相助
“腊八节”当天,西安交通大学护理学系研究生黄泽宇不仅喝到了腊八粥,还收到了来自雁塔校区十五食堂赠送的暖心长寿面和水果,与他一起收到礼物的,还有其他9位在1月9日、10日过生日的同学。
这个想法是给雁塔校区财4楼送餐的杨彪师傅偶然听见学生的对话时“冒”出来的,他的想法很简单,“特殊时期,就想方设法让同学们能开心一点”,为此,他特地托人从家里捎来了大枣、葡萄干、黑米、黑豆等因为疫情影响而没有采购到的腊八粥食材。
这样温暖的故事,在疫情下的交大校园时时上演着。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解决好民生问题,疫情防控才能事半功倍。“家里天然气没有了”“水管漏水了”“行动不便老人怎么做核酸”……兴庆家属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开通疫情防控爱心热线,积极协调、反馈、解决各类现实诉求。针对热线中普遍反映的“买药难”的问题,工作专班还建立了采药配药的服务小组,梳理了天然气和药品采购的渠道,制作了相应的流程图。
论文和实验怎么办?面对师生最为关切的学业和科研,学校统一部署,云课堂、云指导、云辅导、云讲座、云答辩等等,全力保障教学、科研高质量有序进行。“自疫情管控后,导师袁欢老师针对我的科研进展进行了数次交流,之前遇到的现场应用监测装置输出不稳定的问题也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化解,现在正在进行传感器磁场仿真方面的工作。”电气学院2019级硕士张颖说。
1月17日,西安交通大学2022年春季学期课程开课,1.4万学子相聚“云课堂”,开启2022年“线上教学第一课”。鼠标化身粉笔,屏幕化身黑板,教师化身“网络主播”,宿舍化身课堂,师生们在“云端”,汲取着知识的力量。
除了学业,课余生活也要精彩。学校各部门、书院、学院在元旦来临之际举行了“云跨年”“云歌会”等各类活动,还为学生送上了瓶装水、水果、牛奶、面包等“大礼包”,送在手上,暖在心上;推出了60余场线上通识教育及学科前沿系列讲座,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康震、陕西师范大学于赓哲、武汉大学骆郁延等知名专家学者做客,提供精神大餐;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咨询中心组建了16人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团队,贯穿四个校区,线上线下联动,成为交大师生抗“疫”期间不同情绪的“倾听者”与“疏导者”。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