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小企业创新效能动力解析——《中小企业创新效能动力机制研究——基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视角》书评

    2025-07-08    

  中国进入新时代,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中小企业实现创新优势迫在眉睫,这就要重点关注其创新活动的“主力军”——知识员工。但是,处于高动态不确定性环境中的中小企业受限于内在创新驱动力不足,总是面临着如何获取创新效能的困惑。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围绕中小企业创新价值的创造机制,聚焦于企业创新主体——知识员工,深入知识员工行为产生的心理认知层面,才能究其根源,为提升中小企业创新效能  从根本上找到答案。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相飞教授的《中小企业创新效能动力机制研究——基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视角》一书将可雇佣性理论与心理契约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尝试提出“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这一概念,力图基于这一新的研究视角来揭示新时代下的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效能的动力机制。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承载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脊梁,而经济快速发展势必带来社会经济形势变迁。处于这种高度动态不确定性环境中的中小企业时刻面临着如何突破现状、快速应变的运行压力,创新就是应对这些种种压力的有效途径。外部环境迁移所带来的组织内部情境变化使得员工与组织间的关系显著不同于以往,以可雇佣性发展为核心元素的员工—组织关系需要充分考虑个体可雇佣性开发,这就要求将可雇佣性元素导入员工与组织间缔结的心理契约。鉴于知识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小企业创新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这种关系在新时代下的可雇佣性取向特征,从其经典分析框架——心理契约理论着手,导入能够对个体职业价值进行诠释的可雇佣性理论,结合基于心理契约的不同内涵和程度所凝结的对组织形成的情感归属、心理依附、组织成员角色的自我概念进行解释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比较理论来展开相关理论的对比论证,进而探索知识员工心理认知和内在体验所产生的组织态度与行为效应以及对企业创新效能实现的作用,就是预测企业创新价值的有效途径。
  鉴此,本书以阐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作为切入点,找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效能驱动机制是企业实现创新优势的关键,能够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动力凝聚,对地区经济乃至科技强国建设而言,都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一、明晰中小企业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的解释视角,能够为打开相关问题的“黑箱”提供线索,对化解以往心理契约研究中采用雇佣关系双边视角抑或单边视角的分歧指出一条新路。
  第二、完善中小企业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的内涵结构,能够解决以往因研究情境、研究对象等理解不同或阐释不够深入所导致的心理契约维度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心理契约概念界定的分歧,有针对性地给出中国中小企业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的要素构成模式。
  第三、为中小企业打造内在创新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不仅利于丰富可雇佣性理论与心理契约理论,还能为企业创新管理理论作一有益补充,为企业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第四、为中小企业如何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管理中获取创新优势及其社会效应转化提供指南,基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视角来解析企业创新效能动力机制是中小企业获取创新优势的关键,能进一步助推区域创新发展和经济增长新动力集聚,对全面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本书遵循“明晰研究视角→明确变量界定→解析驱动效应→阐释结论的理论和价值意义”逻辑展开四项子研究: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形成模型、内容结构、对中小企业创新效能驱动机理及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取得以下创新性成果:
  第一、明确了为获取中小企业创新优势的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研究的解释视角,为解析“基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的中小企业创新效能创造”这一极具探索性的问题指明研究角度。
  第二、提出中小企业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的内容结构,为从多个面向解析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的组织驱动效应提供关键构念基础框架。
  第三、提出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对中小企业创新效能驱动机理,真正为中小企业实现创新优势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更为如何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以及科技强国建设拓展了一条新路。(作者:李鑫涛 南开大学)
  相飞,女,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毕业,天津大学博士后绩效考核优良出站,研究内容为新经济背景下的人力资源开发。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山东省一流课程等省部级课题20余项,作为主要承担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等省部级教研课题多项,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在国家一类出版社出版著作3部,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高校联盟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所著《中小企业创新效能动力机制研究:基于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视角》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YJC630143)的研究成果。聚焦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关注知识员工对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融合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等跨学科视角,进行理论演绎、质性探索与实证论证,剖析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内涵结构、形成机理和主效应,从而系统性刻画该群体可雇佣型心理与行为,描绘“如何通过知识员工的有效管理来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的图景,讲述“好故事”,完成向“好理论”升华。
  本书论证翔实、体系完整、研究设计和观点新颖,打通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得到唐宁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井润田(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晓妹教授(北京联合大学,博士生导师)、任兵教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玉明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再生教授(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等专家肯定:“本书充实我国中小企业知识员工可雇佣型心理契约理论建构,丰富可雇佣性理论与心理契约理论,为中小企业如何获取创新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是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益之作。”,并被同行、研究者等多次引用。
 
 

相关资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热点资讯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