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明君应邀来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作题为“《庄子》中的道与德”的主题报告
4月15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原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明君做客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大观讲坛,在图书馆报告厅为学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庄子》中的道与德”的主题报告。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恒强主持报告会,副校长魏伯河参加报告会。

孙明君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庄子思想以“道”为核心,其理论体系主要由道论与德论构成。庄子的道论涵盖了“逍遥”境界与“齐物”之法。“逍遥”境界是庄子所追求的理想精神自由状态,而“齐物”则是实现这一境界的方法与途径。他还进一步阐述了德论与道论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德”是“道”在现实层面的具体落实与体现。此外,庄子的天人观、生死观、政治观、处世观、养生观等其他思想观念,均是道论与德论在不同层面的延伸与投射。

报告中,孙明君表示,庄子主张天人和谐共生,认为生死仅是自然循环的一部分;在政治上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在处世方面庄子提倡明哲保身、顺势而为;而在养生上,庄子则认为人需遵循自然规律,追求身心和谐。
孙明君旁征博引,举例说明了《庄子》中的经典篇章与寓言故事,如“庖丁解牛”、“庄周梦蝶”等,将抽象的哲学思想具象化。师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深陷于庄子思想的独特魅力之中。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就庄子思想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如何在现代社会践行庄子理念等问题与教授进行深入交流,孙明君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报告会结束后,李恒强在总结中表示,孙明君教授的报告既内容丰富、逻辑严谨、见解独到,又具有理论高度、知识密度和人文温度,为山外大学子打开了一扇通往庄子思想殿堂的大门。他希望同学们以此次报告为契机,深入研读经典,汲取传统文化智慧,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与精神境界。

孙明君教授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老庄思想与魏晋南北朝文学,著有《汉末士风与建安诗风》《三曹与中国诗史》《汉魏文学与政治》等专著。他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讯员:孔一帆 孙运祥 史林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990573565
2025-04-17 10:37
SRC-1601377280
2025-04-17 08:27
SRC-854317309
2025-04-16 16:36
SRC-753825539
2025-04-16 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