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燃动康养 美育浸润匠心——日照康养职业学院探索康养美育教学新路径
当千年非遗技艺与现代康养教育相遇,会绽放出怎样的文化芳华?在日照康养职业学院“向着太阳遇见你”非遗教育实践活动中,七大传统技艺正焕发全新生机。学院以“非遗+康养”为核心理念,将养生锤、剪纸、农民画等非遗瑰宝融入专业教学,打造独具特色的康养美育品牌,让传统文化在守护生命健康的道路上绽放时代光彩。
七大传统技艺焕发全新生机
“八虚通和”养生锤:中医智慧的现代转化

在养生锤实践课堂上,师生们以《黄帝内经》“导引按跷”理论为根基,将艾草、山苍子等中药材精心融入手工制作。通过结合中医经络学说,以养生锤敲击拍打身体“八虚”,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除疲劳等作用,传统养生工具被赋予现代康养护具的新功能。每一次精心敲打,既是对千年养生智慧的传承,更是对现代健康生活方式的创新探索。

“纹纳百象”五莲剪纸:红色基因与传统技艺的交融

五莲剪纸始于明末清初,是日照市五莲人民以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一门艺术,与当地的生产、生活与民俗息息相关,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工艺品。五莲剪纸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艺术为载体,以红色为底色,创作出《火凤凰》等系列作品。他们将凤凰“浴火重生”的文化意象与日照“阳光创新”的城市精神巧妙融合,让传统剪纸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折九剪”莒县过门笺:非遗瑰宝的创意新生

作为日照地区唯一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的艺术形式,莒县过门笺承载着“过门笺、过门笺,落到地上都是钱”的美好春节寓意,其中“头红、二绿、三黄、四粉、五紫”更是寄托了“五子登科、鸿运当头”的美好愿望。学生们大胆创新,将其与五莲剪纸相结合,在五彩剪纸中融入山海元素,让传统纹样焕发时代光彩,实现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乡土阳光”日照农民画:地域文化的艺术表达

日照农民画是日照抹画的继承与发展,以质朴的笔触描绘渔家生活,展现浓郁的地域风情。学生们深入理解日照农民画中鱼纹、麦穗、帆船等经典纹样,将农民画中的太阳、凤凰等文化符号与海浪元素相结合,通过色彩变化展现潮汐韵律,创作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让传统文化在美育实践中薪火相传。
“漆以载道”非遗漆扇: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

非遗漆扇以大漆工艺为媒介,学生们通过调色、髹涂、打磨等工序,在扇面上精心绘制山海相依的日照风光,他们将地域文化理念融入其中,扇面上的图案栩栩如生,线条流畅,色彩鲜明,每一把漆扇都是非遗技艺与工匠精神的完美结晶。
“叶纹生趣”植物拓染:自然美学的康养实践

“草色锤染身上衣,映红犹闻彩花香”,植物拓染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主要是利用自然中植物的花、草、茎、叶等材料放于棉布上进行敲击,使植物的汁液渗入织物中,留下植物自然的色彩、形状和脉络纹理。课堂上充满自然意趣,学生们运用古老的捶拓技法,将植物纹理定格于布料,制作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文创产品,传递绿色康养的生活美学理念,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
“本草生香”中式插花:中医养生的艺术呈现

中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不同的插花形式。以《本草纲目》为理论基础,学生们将芍药等药用植物融入中式插花艺术,将中医养生理念与美学设计相结合。通过艺术造型探索花卉对情绪的疗愈作用,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康养理念的深度融合。
在“做中学、学中悟”的实践教学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非遗技艺,更深刻领悟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日照康养职业学院通过打造“非遗+康养”特色教育模式,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培育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健康守护者注入深厚的文化力量,让非遗薪火在康养教育的沃土上生生不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