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数级差方式
分数级差方式是志愿优先方式和成绩优先方式的折中。
其投档过程是,在向某高校投放考生档案时,若某考生第一志愿未报该校,而是第二志愿填报该校,这时将该考生总分减去一定的分值(称为 “级差”),同时将其第二志愿视为第一志愿并与其他第一志愿考生成绩进行排序投档。类似地可以对第三、第四志愿设置级差(志愿越靠后,减去的分值越多),并视为第一志愿进行排序投档。
此种方式的实质是将非第一志愿考生的成绩减去一定的级差分值,然后将考生非第一志愿提升为第一志愿,经过这样处理后,再按志愿优先方式投档。通常院校志愿级差分值为30至50分(专业志愿级差分值为3至10分)。可见,非第一志愿考生以这样的附加条件与第一志愿考生竞争显然是处于劣势,由此足见第一志愿的重要性。
杨怀珠特别提到:分数级差方式投档法在实践中“级差”值是个动态数值,不好掌握,每个院校都不相同,操作难度较大,各省市基本上不采取此种方式投档。
理论上,当级差分值趋于无穷大时,分数级差方式即趋于志愿优先方式。在实践中,只要级差分值足够大,当级差分值增大到等于第一名考生成绩与同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之差时,分数级差方式即演变为志愿优先方式。反之,当级差分值越来越小时,第一志愿的优势愈来愈弱。极限情况下,当级差分值趋于0时(或当级差分值设定为0时,即各志愿之间演变为平行关系,此时也叫做平行志愿),分数级差方式即过渡为成绩优先方式。
在杨怀珠看来,志愿优先和成绩优先两种方式的根本区别是投档前的排序方式不同。志愿优先方式在投档前是按考生所报志愿学校为一个群体进行排序,而成绩优先则是同批次控制线上全体达线考生为一个群体进行排序。
不过,在实际录取中,一个考生最终被高校录取确认,要过两道投档关:第一关,省招办依据考生总分和院校志愿遵循一定的比例(这个比例一般均大于院校招生计划)并按一定的方式向高校投档,我们形象地将其比喻为进高校大校门;第二关,高校再将已进档考生依据考生专业志愿按一定的方式投向各专业,即第二次投档,我们形象地将其比喻为进高校教室门。
因此,山西省招办每一种投档方式高校都有三种专业投档方式与其相对应,按数学中的组合原理,共有9种投档方式。
在多年的录取实践中,各省(市、区)按教育部要求,第一志愿采取志愿优先方式投档,其后的各个参考志愿(即第二、第三等后续志愿)按成绩优先(平行志愿)方式投档。近年来,全国已有25个省(市、区)不同程度实行成绩优先方式投档。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