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小学生课外阅读宜疏不宜堵
http://sichuan.eol.cn 来源: 作者: 2010-09-10 大 中 小
家长选取的书籍与孩子的阅读兴趣南辕北辙,那么该怎样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备好“营养餐”?日前,长沙市芙蓉区大同二小的老师和儿童文学作家伍美珍就这一教育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他们均认为,家长引导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宜疏不宜堵”。
“这一周晚上做完作业后,我会花半个小时读老师推荐的《两个小八路》,这是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作业。”大同二小的刘啸杰同学告诉记者,完成阅读作业后,他会要妈妈在作业本上签字。该班班主任李娟娟老师近两周布置的课外阅读主题是“读红色经典”,她推荐了《安妮日记》、《少年英雄故事》等七八本书。李老师说:“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145万字,能背诵古今优秀诗文至少160篇(段),这项学习任务主要是在家里完成。学生平时每天读半小时,周末每天读一至两个小时,基本能达到这个阅读量。”
一项资料显示,中国人均每年读书4本,比日本人少21本,比犹太民族少60本。而对中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是学好语文的两大支撑。家长配合老师的教育步调引导孩子阅读,怎样“敲好边鼓”是门技术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读不读卡通书是家长和孩子分歧最大的地方。老师的建议是:图文并茂的绘本是孩子特别低年级孩子学会阅读的拐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阅读兴趣会逐渐从卡通绘本转为文学性强的文字读本。家长应充分理解孩子扔掉“拐杖”的过程,而不是一味地否认“拐杖”的作用。 (来源:长沙晚报 记者 周辉霞 实习生 文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