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聚力创新,勇开新局!国家原子能机构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授牌成立
2023-11-27 09:10:00
西南科技大学
  为推进研发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养基础研究人才,打造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性科技力量,今年9月,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复西南科技大学设立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11月22日,学校在东11广场隆重举行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各位领导、专家、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国家原子能机构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授牌成立,西南科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迈向新的里程碑。


  国家原子能机构张克俭主任向西南科技大学授予“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牌匾。在热烈的掌声中,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张克俭在讲话中对学校近年来的工作成绩表示肯定,并对创新中心的建设提出了要求。他指出,西南科技大学近年来着力高质量发展,强化特色学科建设,围绕科技攻关、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局省共建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未来,要积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坚持战略导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要强化使命定位,充分发挥技术引领作用,不断推进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将创新中心打造成为支撑有力、根基深厚的科技创新平台;要加强人才培养,大胆创新,积极营造激发人才活力的良好生态,把创新中心打造成汇聚培养高端人才的基地;要加强合作交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加快建设,加强协同,打造支撑长远发展的基础性科技力量,有力支撑我国关键领域技术发展,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应有贡献。
  校长黄琦在主持大会时表示,西南科技大学多年来立足中国(绵阳)科技城,充分发挥资源集聚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了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为服务绵阳科技城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依托西南科技大学建设成立,是核废物与环境安全重点学科实验室经历了16年的发展,迈入突破期的重要跨越。学校将不负众望,坚持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和国家科技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关键技术领域,努力将创新中心建设成为核环境安全技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
  创新中心主任、学校党委书记董发勤指出,学校核废物与环境安全重点学科实验室于2007年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在研究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基础性和支撑性科学研究,为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天,实验室再次获批升级为国家级创新平台,学校感到无比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学校将以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整合为契机,聚焦“创新中心”的建设定位,站在更高起点、更广维度、更深层次凝聚发展共识、汇聚发展合力,全力支持、大力推进创新中心建设发展,以更高站位、更大魄力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再上新台阶,持续为科技创新共同体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西南科大力量。
  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唐立院士向创新中心的获批成立以及学校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表示由衷祝贺。他指出,创新中心要充分发挥西南科技大学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体制优势,进一步提质增效,加强与共建单位建立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汇聚一流科研团队和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领域取得更多创新突破。他代表中心专家委员会表态,将集思广益围绕创新中心如何融通实施好国家战略提出具有代表性与方向性的建议。同时,唐立也提出,希望创新中心继续秉持建设思路,勇担时代重任,加强协同创新,汇聚战略科技力量,打造数支人才辈出的科研团队,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上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大会现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于俊崇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罗琦院士、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雷开平主任出席大会。国家原子能机构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核安保技术中心、核技术支持中心、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等多家单位以及绵阳市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嘉宾,以及校领导张强、苏伟洲、陈麟,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大会。
  中国工程院侯立安院士、邱志明院士、夏佳文院士通过视频祝贺创新中心成立。

  成立大会后,领导嘉宾走进国家原子能机构核环境安全技术创新中心、校史馆、极端条件物质特性联合实验室和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学校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聚焦重点突破、发挥优势承担科研的情况,并就进一步提档升级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3-10-18 16:38
SRC-1877618662 2023-04-22 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