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星辰大海同频共振——吉利学子共赴航天新征程
2025-08-11 09:12:00
吉利学院

  2025年8月9日凌晨,山东日照近海,捷龙三号遥六运载火箭如巨龙腾空,将“吉利星座04组”11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不仅是中国商业航天的新里程碑,也是吉利学院学生第一次参与的航天项目。

  01

  从课本到太空

  27名00后的“造星手记”

  高校学生参与航天项目,尤其是卫星制造这类顶级航天任务,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在吉利人才发展集团的协调牵引下,吉利学院依托吉利控股集团的商业航天产业,让27名学生的遥远航天梦变成了现实。从2024年12月至2025年8月,根据集团“吉利星座”卫星制造工作需要,学校选送了24名学生参与“吉利星座”第4、5、6轨卫星制造相关工作,3名同学参与“吉利星座”等卫星的“测运控”工作,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在浩瀚宇宙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自2024年12月起,24名同学怀揣着对航天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憧憬,加入到“吉利星座”第4、5、6轨卫星的制造工作中。在卫星制造车间里,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卫星制造的各个环节。从卫星组件的精密加工,到卫星系统的组装调试,每一个步骤他们都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瑕疵。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他们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想法和建议,为提高卫星制造效率和质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而参与“测运控”工作的3名同学与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团队并肩作战,日夜坚守在岗位上。通过对卫星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为卫星发射和在轨运行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吉利学院27名学子深度参与卫星全流程制造与发射筹备,不仅为卫星升空做出了吉利学院贡献,更是“把课堂搬进卫星工厂”育人理念的硬核答卷。

  02

  专业建设:让“造星”不是偶然

  而是常态

  此次学生参与“吉利星座”卫星相关工作,只是吉利学院航空航天教育成果的一个缩影。27名学子的“造星履历”,也绝非偶然。学校自2022年前成立航空航天学院以来,就憋着一股劲:要让学生不只“学航空航天”,更能“做航空航天”。这套“产学研铁三角”支撑体系,藏着太多“反常规”操作:

  —— 实验室直接对接产业线。学校瞄准航空航天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吉利控股集团战略布局的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产业,围绕吉利控股构建“天地一体化”智能出行生态,建设了高水平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群。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武汉大学合作建设“载人航天空间站高精度时频实验系统(成都站)”高水平实验室,联合头部企业,建设了“空间时频立方星实验平台”“卫星遥感与测控实验室”“微小卫星载荷工程实验室”“高精度导航与控制实验室”等核心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科研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接触到航空航天领域的最前沿技术。

  ——老师不是“教书匠”,是“带徒师傅”。他们中有人可能上午还在卫星发射场参与项目攻关,下午就带着实战经验走进课堂。学院创新实施"导师制",组建了多个科研攻关和学科竞赛团队,让每位学生都能进入实验室深度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这种将科研实践、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有机融合的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育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战中成长,在创新中突破。

  ——产业链与教育链融合。学校与吉利科技集团共建吉利科技航空航天产业学院,通过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学院创新性地组织学生前往时空道宇、西北工业大学、领克汽车成都工厂等科研院所和制造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机制。这种校企协同的培养模式,不仅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索出新路径。

  03

  未来清单:不止于“造星”

  要建“航天人才生态圈”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航空航天学院执行院长王王说,“我们要让更多学生敢想‘把卫星送进太空’,更要让他们有能力做到。”

  学校依托吉利控股集团在航天领域的产业资源,将前沿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让课堂与产业一线"无缝对接":当星座卫星开展导航试验时,学子们在实验室模拟多源融合定位技术;当卫星应用在海洋渔业、农林畜牧等场景落地时,学院先后开发导航、遥感等产品思维课程;当时空道宇与全球20多个国家推进商业测试,国际合作视野已成为吉利学子的必修课。从课堂上的轨道力学计算,到参与校企联合的卫星遥感应用项目;从解析吉利星座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到探讨低轨卫星规模化应用的商业逻辑——吉利学院的航空航天专业始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的同时,深度触摸行业脉搏。

  据了解,航空航天学院计划在2025年底前建成“吉利星座测运控中西部分中心”,参加到吉利星座的“测运控”工作中,将产品与教学融合;学院与台州星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的共研课题--卫星拓扑结构优化,将使用3D点阵技术实现卫星结构减重,提升卫星的经济价值。学院下一步还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航天人才;商业航天的黄金时代已至,当64颗卫星织就全球通信网,当低轨卫星技术服务于亿万人的生活,我们期待更多吉利学子带着课堂所学,参与到中国商业航天的星辰事业中,书写吉利学子的青春答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