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成都理工大学社科学报:以党建引领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
2025-07-01 13:01: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学术期刊不仅是知识传播的桥梁、文明传承的载体,更肩负着启迪思想、引领学术、服务社会、构筑人类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近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贯穿期刊建设全过程的生命线,视为驱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将党建的“根”与“魂”深植于办刊的“肌体”与“血脉”,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深度融合,不仅筑牢了期刊的政治根基、提升了思想引领力,更有效激发了其回应时代之问、满足学术之需、服务发展之要的内在动能,为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贡献成都理工大学社科学报力量。

  一、举旗定向、固本培元,以政治领航筑牢学术根基

  学术期刊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成都理工大学党委的坚强领导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期刊的发展方向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与国家同向。一是坚持理论武装固本培元。学报编辑部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组织编辑团队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校准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政治自觉与担当,持续锤炼编辑队伍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筑牢制度防线严把双关。在选题策划、稿件审理、编辑出版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构建起严密的学术质量与政治安全双重过滤网。对涉及重大主题、敏感议题的稿件,建立权威专家深度研判机制,确保学术探索的严谨性与政治方向的坚定性高度统一、相得益彰。三是积极回应重大时代课题。党的二十大擘画宏伟蓝图,《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闻令而动、积极响应,在原有“党史党建”专栏基础上,策划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汇聚知名学者智慧,围绕“党的斗争精神与历史经验”“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图景”等时代命题,展开深度学理阐释,充分彰显了党对办刊工作的全面领导力,为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探索社科期刊发展新模式注入了新动力。

  二、深耕特色、铸就高地,以红色引擎驱动品牌建设

  “办刊为国计,落笔为民生。”依托优势学科和打造特色专栏是提升社科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党建引领下,依托学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利用地质、资源、环境等学科优势和经管、文法、外语、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条件,逐渐形成文理交叉的办刊特色,持续深挖学校学科资源,匠心打造具有显著辨识度的学术高地。一是依托学科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依托学校学科发展优势,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纪检监察”“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等特色栏目展现高水平成果。特别是学报立足成都理工大学全国首批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四川省数字监督重点实验室等先发优势,精心打造“纪检监察研究”特色专栏。聚焦监督机制创新、技术赋能反腐等前沿领域,深入探讨国家监察权规范运行、新时代巡视巡察制度效能转化、基层巡察队伍建设等理论与实践难题,刊发了一批格局宏大、见解独到、分量厚重的标志性成果。如《纪检监察大语言模型:应用场景、算法逻辑及治理挑战》一文,引发学界广泛讨论并被权威智库引用,显著提升了专栏的学术影响力与社会价值。二是深化党建引领赋能研究内核。在专栏建设中,注重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度融入学术研究。通过组织高层次学术研讨会与学术论坛,引导学者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研究。学报编辑部创新设立“特色专栏建设党员先锋队”,由党员专家领衔选题策划与稿件审核,确保学术研究与党和国家发展脉搏同频共振。三是促进学科交叉拓展研究领域。积极应对学科交叉融合趋势,与四川省人工智能学会等深度合作,开辟“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等前沿专栏,推动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与应用,为学校相关学科快速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平台。

  三、厚植沃土、开放共享,以党建育人服务学术创新

  学术期刊不仅是一个展示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更是一个培养高素质学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不仅是成果展示的窗口,更致力于成为学术薪火相传的苗圃,着力构建全方位学术育人实践体系。一是搭建实践平台培育创新潜力。学报编辑部指导成立大学生期刊协会,广泛吸纳本硕博学生参与期刊实践。通过编校技能实训、学术论文工作坊等多元化活动,激发青年学子的学术热情,系统培养其研究能力与编辑素养。二是实施“党建+育苗”体系精准滴灌。创新实施“党建+学术育苗”计划,面向全国遴选优秀学生学术助理,配备高级职称的党员学术导师,精心构建“政治铸魂—编辑实践—科研协作—学术创新”四位一体的全链条培养模式,为青年学者成长铺设快车道。三是坚持开放协作拓宽发展空间。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学报共建共享机制(稿件互推、专家共享、数据互通),打破校际壁垒,为青年学者搭建更为广阔的学术交流与实践锻炼平台,促进学术共同体共生共荣。

  四、数智赋能、提质增效,以融合创新塑造传播新局

  面对数字化浪潮与学科融合大势,《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党建引领推动相关工作稳步向前,积极探索学术出版传播新范式。一是推动流程数智化提升运行效能。全面推进学报全流程数字化升级,深化与XML技术合作,引入AI智能辅助编校工具,显著提升编校质量,释放学术生产力。二是推动融合传播拓展影响力。创新学术文章内容呈现方式,将深度专栏文章转化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可视化产品,在微信公众号、抖音、云展网等多元平台进行矩阵式传播,有效扩大受众范围,显著增强期刊的社会显示度和影响力。三是严守规范底线确保传播安全。学报编辑团队深入学习掌握数字传播领域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确保在内容创新与传播过程中,始终坚守政治红线和道德底线,实现传播力与安全性的有机统一。四是实施人才战略储备发展动能。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30余家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主办的学术期刊,正式发起共建“一带一路”青年学者科技创新友好期刊学术共同体倡议,旨在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为沿线国家青年科研人员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与协同创新平台;前瞻性实施“百千万工程”(百名青年编委学术领航计划、千名博士生数字人文先锋研究员培育计划、万名硕士学术新锐育苗计划),系统培养兼具学术底蕴与数字素养的新时代编辑出版和科研人才,为社科期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储备核心力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表明,坚持党建引领是社科期刊把握正确方向、激发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与动力源泉。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确保思想的正确引领与学术的持续精进。下一步,《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将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学术担当,深耕学术沃土,勇立时代潮头,在服务国家战略、繁荣学术文化、培养时代新人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书写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崭新篇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