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农学院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与制度建设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繁珍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繁珍在听取研究中心介绍后,对研究中心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立足时代使命,彰显研究价值。当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已进入制度创新与文化协同的关键阶段。如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文化资源双向赋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体系,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也是学术界肩负的时代使命。天津农学院成立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与制度建设研究中心,正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立足区域发展实际的重要布局。中心将聚焦城乡文化融合的理论创新、制度设计、实践路径三大方向,致力于打造集“学术研究、政策咨询、社会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高水平研究平台,为破解城乡发展难题提供智力支撑;二是要聚焦核心任务,打造特色品牌。中心要强化理论研究,深化政策研究,推动实践创新,培育复合人才。梳理好天津城乡文化融合的历史脉络,形成一批具有当代价值、中国特色、适合天津的特色研究成果。围绕城乡文化融合发展开展好政策研究,大力推进跨学科研究攻关,开展保护传承好优秀城乡文化及遗产;三是要凝聚多方合力,共谋发展新篇。中心要不断加强团队建设,利用好学校发展契机,积极与宝坻、宁河、西青、蓟州等涉农区县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加强与政府、院校、企事业单位合作,凝聚多方合力,携手共建政产学研用生态圈,共谋发展新篇章。
科技处有关负责同志就研究中心平台建设、日常制度管理、文章发表、项目申报、奖项评比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希望老师们多申报课题、多发表成果,加强与科技部门对接,共同努力,打造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研究“重镇”。
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同志主持会议,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大家纷纷表示,将快速投入到研究中心建设中,多出成果,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据悉,天津农学院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与制度建设研究中心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着眼学校农科特色优势布局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点,统筹马克思主义学院未来发展、思政课建设以及现有研究积累,依托马克思主义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农耕文化)、制度现代化,着力在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与制度建设视域开展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研究,形成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研究探索城乡文化融合发展与制度建设视域的“大思政课”教育教学育人机制、路径和方法。该研究中心主任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小伟担任。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