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天津农学院实践团赴青海开展推普赋能与科技帮扶活动
2025-08-11 08:58:00
天津农学院

  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深化高校与乡村在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7月25日至31日,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牧语同声,筑梦兴农”实践团以“推普赋能乡村,调研助力振兴”为主题,奔赴青海省同仁市开展为期7天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基层实践活动。

  作为常年扎根实践一线的优秀团队,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这支由11名师生组成的实践团,凭借扎实行动与突出成效屡获殊荣——不仅连续三年获评天津市优秀实践团,更通过实地调研与考察,与天津、内蒙古、河南等地畜牧企业签署协议建立起长效对接机制。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2025年该团队从八千支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一千支协同推普团队中的重要一员。此次实践中,团队以青海省为调研目标,创新将普通话推广与畜牧学科特色深度融合,开展了一场集校际交流、推普实践、产业帮扶与文化研学于一体的基层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助力少数民族地区推普及乡村振兴。

校际交流共促发展,共建推普合作根基

  实践团第一站到访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开展校际调研交流活动。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实践团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纪委书记王学蓓,副院长杨升,学工办主任戴媛带队,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慕建雄,学管部主任刘丽洁,动物医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兼系主任李英,辅导员赵晨、韩志伟及部分在校学生齐聚一堂。双方围绕推普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展开深入座谈交流,分享办学心得与实践经验。

(实践团在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座谈交流)

  座谈结束后,实践团先后参观了青海大学科技馆的校史展室、三江源生态与草地畜牧业展室,详细了解青海大学的建设发展历程以及在三江源区域开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前往三江源一号卫星地面接收站,实地查看地面接收站的管理运行情况,了解三江源卫星遥感数据产生与应用服务平台中卫星遥感的实际应用及平台建设规划;实践团走进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学校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取得的丰硕成果。此次校际交流为双方后续在推普及多领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帮扶精准对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深入青海省同仁市多个乡村合作社,针对当地养殖产业面临的问题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推动产业帮扶及推普精准落地。

  在同仁市年都乎乡夏卜浪村,实践团与当地负责人顿珠加、年都乎乡夏卜浪村党支部书记夏吾当周、夏卜浪村犏牛繁育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夏吾才旦、财务拉龙加交流,详细了解牦牛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养殖环节的普通话推广。杨升就如何提高养殖经济效益问题展开一对一指导,为合作社发展建言献策。

(实践团与夏卜浪村当地负责人及合作社代表合影)

  在同仁市年都乎乡曲么村,实践团与当地负责人拉周才让、曲么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多杰卡沟通,了解奶牛养殖和牛羊育肥情况。实践团就养殖环节的普通话应用进行推广,针对养殖户提出的牛养殖饲料问题和牛产品销售问题进行解答,并深入牛场体验挤奶和饲喂环节。随后,双方达成合作共识,举行基地挂牌仪式并签署合作协议,为后续长期技术支持与合作铺平道路。

(实践团对养殖户进行推普)

  实践团还前往同仁市双朋西乡双朋西村,与双朋西村康达生态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看卓才让及畜牧站站长王娜交流座谈,了解当地养殖产业带动的脱贫事业,在重点解决牦牛养殖、奶产品处理及牦牛产仔等问题的同时,实践团对合作社员工进行普通话水平调查,普及普通话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此外,实践团还走访了同仁市卡岗夏琼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与负责人周洛加、职工张生晓交流并开展推普活动,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实践团在卡岗夏琼合作社开展推普工作)

推普实践深入基层,搭建语言沟通桥梁

  为助力民族地区语言交流畅通,实践团在多个乡村、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实践活动。

  在同仁市年都乎乡夏卜浪村,实践团开展村民普通话调研,并走进夏卜浪村小学进行普通话推广。活动中,介绍了实践团及研学团队、返乡大学生情况,讲解普通话推广的意义与相关知识,还组织了生动有趣的普通话互动环节。村内校领导、政教人员及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返乡大学生,与留村学生共同参与其中,营造了良好的推普氛围。

(实践团与夏卜浪村小学全体师生合影)

  在中国传统村落江龙农业村,实践团举办驻藏推普大使聘任仪式,正式聘任撒拉族马乙吉日、回族韩琦为少数民族推广普通话大使并颁发聘书。仅上过三年学的马乙吉日,2014年外出务工时因看不懂合同条款需侄子帮忙翻译,这一经历让他深知普通话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此后他通过自学实现流利使用普通话;受过9年义务教育的韩琦则与他并肩投身当地乡村振兴服务。

(聘任仪式)

  实践团随后在江龙农业村开设了乡村推普小课堂,召集村内的中小学生完成普通话调查问卷填写,开展普通话推普趣味互动游戏,同时实践团分为两组进行入户实地调研普通话使用情况,在推普调研过程中,实践团与准初三藏族女生娘毛曲珍结下了友谊,得知她怀揣走出大山建设家乡的理想,且藏语书法功底扎实。临别时,曲珍特意赠送藏文书法作品“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既预祝实践团推普工作圆满成功,更以笔墨传递出对家乡振兴与普通话推广的真挚期许。

(娘毛曲珍赠书法作品“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尝试推普直播与电商结合的新模式,以“说标准普通话,卖优质农产品”的方式助力科技兴农,让普通话融入乡村生活与产业发展。

(实践团结合推普助力电商直播)

  实践团深入同仁市龙务镇龙务街社区,聚焦市场群体语言使用现状开展专项推普调研,通过问卷与访谈详细了解商户普通话使用、沟通难题及学习需求,为精准推普、助力商户拓宽渠道收集一手资料,让服务更贴合市场实际。

  此外,实践团走访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农牧局、乡村振兴局,与第六批援青干部、天津市水产研究所科研科科长(曾挂职天津援甘前方指挥部项目组干部)尤宏争进行座谈交流,就团中央推普政策和实践团深入青海进行推普实践活动交换意见,为后续推普工作开展提供政策指导。

(实践团与农牧局副局长座谈)

实践研学多维开展,推普与生态融合探索

  实践团将生态研学与文化推普深度融合,在青海草原与湖泊畔开展特色活动。力吉滩草原上,以“语言+文化+生态”模式将推普融入草原生态知识讲解,帮助牧民和学生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青海湖沿岸,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结合湖域生态科普开展推普研学,让推普在文化传承与生态教育中落地生根。

  实践团还走进青海省博物馆开启高原历史文化研学之旅,沿历史脉络参观多个主题展厅,深入了解青海历史变迁、民族融合与地域文化特色。此次参观不仅拓宽了成员文化视野,更让其深刻感受青海多元文化魅力,为后续当地推普及帮扶工作增添文化底蕴支撑。

  实践团深入西宁市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开启了一场丰富的研学活动。团队首先走进园区,实地参观了各类高原特色动物的栖息环境与饲养情况。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近距离观察高原生灵的生存状态,通过结合普通话推广与保护高原动物的融合理念,深入了解动物园在野生动物保护与繁育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直观感受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

  随后,实践团前往2323高原生灵实验室,与西宁植物园科普宣教与对外交流部负责人、青海省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负责人齐新章展开深入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双方围绕推普实践内容、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专业技术需求等关键内容进行了细致探讨。经过充分沟通,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意向,计划签署合作协议书,未来将在科研项目合作、人才联合培养、科普资源共享等相关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此次科技研学活动让实践团成员在交流中汲取了宝贵经验,进一步拓宽了科研视野。

(实践团参观西宁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

  此次青海之行,天津农学院“牧语同声,筑梦兴农”实践团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将校际交流、产业帮扶、推普实践与文化研学有机结合。团队采用“问卷+访谈+观察”三位一体调研法,走访近10家小微企业,收集100余份有效问卷,覆盖150人次群众,累计服务1000余人次推普。在推普实践中,显著提升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普通话应用意识与能力,推动语言沟通壁垒逐步消解。村民反馈“交流更顺了,营商迎客更有底气”,校园内学生普通话交流场景日益增多,“学普用普”良好氛围已然形成。实践团以专业与热情扎根基层,为青海民族地区发展注入高校动能,让青春在乡村振兴征程中绽放光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