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工大学援疆支教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扎实推进文化润疆,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拓展实践育人新场域,累计授课近4000节次,构建多维立体的育人体系。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与创新性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技术普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深度融合,为新疆教育事业发展和民族团结贡献天理力量。
以文育心,夯实文化认同根基
语文课上,通过《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等经典诗词赏析,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诵读课里,组织学生学习《论语》《少年中国说》等篇目,在朗朗书声中心生“我辈当自强”的豪情;在历史授课中,结合“丝绸之路民族交融”“历代疆域的变迁”等主题,生动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程;书法课上,通过汉字演变讲解和规范书写训练,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理启思维,激发科学探索热情
支教团注重基础学科能力提升,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趣味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物理、化学辅导课上开展实验探究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理解科学原理,并在解题过程中培养科学分析的思维;信息技术课上,带领学生学习编程基础,掌握数字化时代的基本技能。

多元赋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中,支教团将八段锦等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并组建校园足球队,在运动锻炼中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在美术课程中创新开设陶艺课,结合扎染等非遗技艺教学,音乐课堂融入民族歌舞排练,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手工特色课堂上,互动指导学生篆刻的基本知识和动手创作,在实践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知行合一,拓展育人实践场域
支教团深入拓展第二课堂,面向高中生开展“思政教育宣讲:我的大学生活”主题报告,分享成长经历,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组织并参与学生家长会,助力家校共育;在行知小学设计制作“科技角”展区,联合开展“科技引领未来,科技改变梦想”首届科技节,通过制作三级推进水火箭发射装置、3D建模多功能遥控履带车,激发学生科学兴趣;艺术创作中,师生共同绘制京剧脸谱石墩、中华传统美德主题墙绘,将校园打造为民族团结的生动课堂。

天津理工大学支教团创新教学模式、深化课程内涵,与受援学校紧密协作,推动“五育并举”育人实践,通过“思政+科技”“思政+文化”融合模式,让科学精神的理性光辉与民族团结的情感认同交相辉映。天津理工大学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边疆教育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把教育援疆工作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在祖国边疆书写下最动人的教育诗篇。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