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招办面对面 | 温州医科大学:招生计划有增!新增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丰富基层定向培养专业!
2023-07-02 19:31: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2023年高考招生季来了。为满足浙江高考学子填志愿、选专业、选高校的需要,中国教育在线浙江高考帮品牌栏目“2023年高校招办主任面对面”再次启航,向考生和家长传递权威的招生政策和报考信息。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朱雪波老师,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薛向阳教授,温州医科大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负责人何志勇主任,运动康复专业负责人潘孝云主任。他们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广大考生和家长权威解读温州医科大学2023年的招生政策,我们一起来关注。(招办面对面 | 温州医科大学:招生计划有增!新增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丰富基层定向培养专业!)

△ 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 朱雪波

温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 薛向阳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负责人 何志勇主任

运动康复专业负责人 潘孝云主任

  主持人:温州医科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高等医学教育学府。今天我们首先请朱雪波老师为大家介绍学校基本情况。

  朱雪波:各位考生,各位家长,大家好!温州医科大学前身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年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以校址所在地定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2015年成为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温州医科大学是一所为医学而生的大学,历经65年的发展,学校20余万名校友遍布世界各地,培养了浙江省70%的医生,和浙江省县级以上医院70%的院长和科主任。

  学校现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临床医学、医学技术专业学位博士点,以及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校综合实力连续4年位列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百强,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位居国内高校49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居全国医药类高校第8名。现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浙江省属高校排名第一。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两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8个、省级一流专业10个,实现了所有专业国家级、省级全覆盖,并且国家级专业占到了2/3。学校还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和坚强的保障。

  主持人:那朱老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下温州医科大学的师资条件?

  朱雪波:温州医科大学现有专任教师179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79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08人,博士学位1369人。如果算上附属医院,我们的教职员工及医护人员达到了15000余人。教师团队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2人、长江学者2人;还有一批优秀人才入选了“国家万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特级专家等。我们还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

  主持人:考生和家长都很关心咱们学校今年在招生计划设置上有没有新的变化?主要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朱雪波: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着力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和社会紧缺人才培养,服务健康中国和教育强国建设。

  (1)招生计划略有增加。根据教育厅、考试院下达的招生计划。2023年我校普通本科计划3850人、专科60人,普通本科计划比去年增加89人。其中省内计划2965人,比去年增加98人。省外计划1058人,共面向28个外省市招生。

  (2)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新增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学校今年新增2个招生专业: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和运动康复,将公共管理类中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调整为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进一步契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3)进一步加强拔尖人才培养。今年学校成立了基础医学专业(周健创新班),全面推进实施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会我们薛院长再向大家详细介绍下这个专业。

  (4)进一步丰富基层定向培养专业:根据省卫健委的要求,今年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共214人。招生专业除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儿科学外,新增了精神医学定向招生。

  主持人:我们知道温州医科大学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医学院校,这些年的录取分数线也都很高,能否请您可介绍下温医大近些年的招生录取情况?

  朱雪波:这几年,我校的录取分数线都比较高,这与医学专业的特性和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关,因为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培养质量是核心。2022年我校省内招生段位继续保持前列,32个专业投档线位居省属高校同类专业第一,省属高校专业投档线前十专业中我校占据9个,全省万名内录取人数连续6年居省属高校第一。省外生源质量也一直在持续上升。2022年学校在28个省的首轮最低投档线均高出当地一批线,其中北京、上海、重庆、广东等20个省(市)的最低投档线高出该地一批省控线40分以上。

  主持人:那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吸引着这么多优秀的考生报考温州医科大学呢?

  朱雪波:我想这么多优秀的考生愿意报考我们学校的原因主要有3个:

  (1)新时代对医学的呼唤坚定了莘莘学子的从医之心。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古今中外,良医都是为社会所敬仰的精英。疫情三年,国家涌现出了大量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他们无所畏惧,向光而行。这些事迹有些就发生在考生身边。这种时代的榜样力量激励着广大青年学子学医从医。我们学校每月都会组织“逐梦医路”研学活动,邀请优秀高中学子来校参观研学,在跟他们接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他们眼中的那种光芒,那是一种对医学的执着的热爱。

  (2)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吸引着优秀学子走上新医科之路。学校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先后在新医科、新工科、基础医学等学科组建了6个拔尖创新班,以培养崇尚科学、善于思考、能力突出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潜质的未来科学家和领跑者为目标,坚持“精英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培养理念,强化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探索本硕博贯通式的培养。拔尖创新班吸引了一批优秀学子报考我校,近3年来我校新医科的录取名次一直在浙江省万名以内,并且还在稳步地提升。

  (3)温州医科大学百年积淀的办学质量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同。我们有百年的文脉,65年的办学历史。我们的专业都是国家级或者省级一流专业。我们有5所附属医院,2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我们与160余个国际合作院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都支持着我们办好学校、办好专业、办好教育。我们临床、中医、公卫和口腔等专业毕业生的执业医师通过率一直在全国前10%,2022年学生考研率位居省属高校第一,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多项满意度也位居省属院校第一。学校给社会一份满意的答卷,家长就愿意把孩子交给我们培养。

  主持人:谢谢朱老师。很多学校都有校内转专业的计划。那我们学校在转专业方面有没有什么政策?

  朱雪波: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也有自己的优势,都是好专业。如果你真的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我们也为你提供机会。分三种情况:

  (1)按大类招生的学生,如药学类、公共管理类,在第二学期时可在学科大类专业内自主选择专业,第一学年结束后进入选择的专业学习;

  (2)第一学年学习结束之后,成绩符合转专业基本要求,且无纪律处分和不及格课程者,均可提出申请转专业。

  (3)因不适应在原专业学习或学生入学后发现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不能在原专业学习,可以申请转入高考入学分数低于原专业的某些专业。

  主持人:朱老师,我们知道,温州医科大学这些年培养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医学人才,你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下学校近几年的就业情况?

  朱雪波:我们现在经常用“六高”来概括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一是就业率高,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都在95%以上。二是稳定性高,2022届毕业生有62.52%的学生在医疗、科研、教育等事业单位就业。三是考研率高,2023届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的人数为1300人,占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43.82%。其中500多人圆梦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四是毕业生培养质量高,学校2021届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2019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均列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第一。五是用人单位评价高,用人单位对我校2021届毕业生综合素质等8个考核指标位列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第一。六是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高,2021届毕业生母校满意度中总体满意度、教学水平、学风校风等9个考核指标列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第一。

  主持人:朱老师刚刚提到了基础医学(周健创新班),薛院长,能否请您为各位考生和家长介绍下成立基础医学(周健创新班)的初衷呢?

  薛向阳:各位考生,各位家长。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生命和疾病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临床医学乃至整个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石,其主要任务是用现代科学技术阐释正常人体和疾病状态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疾病的本质及防治的基础理论。基础医学专业培养具备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周健博士是温州医科大学建校65年来最优秀的校友之一,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癌症疫苗宫颈癌疫苗,为全世界的女性带来了福音,他的研究成果在人类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也证明基础医学研究是推动医学科技进步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根本力量。学校成立基础医学(周健创新班),既是为了传承周健精神,也是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加快培养基础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主持人:薛院长,周健创新班的办学优势和培养特色有哪些呢?

  薛向阳:周健创新班通过采取小班制、导师制、国际化等措施,落实本硕博一贯式培养,努力培养一批对基础医学专业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办学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由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组成的教学团队。

  二是学科实力领先:基础医学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为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22年,基础医学学科入围2022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30%,世界排名位列第401-500区间。

  三是办学条件优越:拥有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39门涵盖整个基础医学学科体系的省级一流课程。拥有附属第一医院 第二医院 附属眼视光医院等实力雄厚的医院临床资源;拥有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机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科普教育基地人体科学馆等教学平台;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高等研究院、省肿瘤相关病原与宿主互作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科研平台。

  主持人:刚才朱老师还讲到了今年学校新增了听力与言语康复学、运动康复两个专业,今天的演播室也请到了何志勇和潘孝云两位主任给大家介绍新专业的基本情况。

  何主任,您能否为各位考生和家长介绍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的基本情况。

  何志勇:好的,主持人。各位考生,各位家长,大家好。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是医科、理工科及社会科学相互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我校的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采用“3+1”(也就是3年理论1年临床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侧重“宽医学知识口径,厚康复实践能力”,强化康复技能训练,培养能够在各级医院、康复机构、企业、科研机构等从事听力预防与诊断、评估与干预、言语与语言康复的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的高素质人才。

  主持人:何主任,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亮点有哪些呢?

  何志勇: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的办学优势和特色亮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本专业依托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康复治疗学的师资和办学条件实施人才培养。康复医学从202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已经具备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2)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由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负责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实行院校合一管理机制,采用小班制、医教研一体化等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方面保持听力与言语并重,充分利用学校儿科学院、口腔医学院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听力与言语康复教育及临床实践。

  (3)温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儿科学及康复治疗学学科力量雄厚,均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主持人:那接下来请潘主任为各位考生和家长介绍下运动康复专业。

  潘孝云:各位考生,各位家长,大家好。运动康复专业是临床医学、体育学与康复医学相交叉学科,本专业以“医体融合”为特色,践行“运动预防”和“运动治疗”的理念。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以及运动康复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康复治疗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康复治疗人才。

  主持人:潘主任,据了解,我校是省内率先开办运动康复专业的院校,请问我们有哪些办学优势和培养特色呢?

  潘孝云:运动康复专业办学优势和培养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家政策导向支持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体育运动,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今年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运动康复作为预防、治疗运动损伤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2)在教学模式上打破传统的单学科教学的方式,将临床医学、体育学和康复医学三大块进行课程整合,建立全新的专业课程整合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3)就业前景良好。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国内涌现出大量需要运动康复专业的岗位。毕业生可在康复中心、体育科研机构或运动训练基地从事相关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研究生。

  主持人:短短的半小时的时间,感谢四位老师跟我们分享了这么多信息。如果考生和家长有更多的问题,可以到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本专科招生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去查询信息,也可以拨打招生热线电话(0577-86689885)咨询。

  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医科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编:325035  

  学校网址:http://www.wmu.edu.cn/

  招生网址:http://zhaosheng.wmu.edu.cn/

△ 温医大招办微信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