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徐冉)“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每年海创小学全体师生都会在线观看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对于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深切的追思和敬仰,更是一次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海创小学大队部沈聪老师在观看完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后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
缅怀先烈 铭记历史
在我国的第十个“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为了教育师生勿忘历史,铭记英雄,缅怀先烈,弘扬英雄精神,海创小学组织全体师生及家长收看了“烈士纪念日”直播。
上午9点多,老师、家长、学生就早早地守候在了屏幕前,等待着激动人心的时刻。


10时整,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开始。屏幕中奏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体师生在屏幕前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紧接着,全体师生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


默哀毕,少先队员们同视频中手持鲜花的少年儿童一起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感受到了身为少先队员的荣耀时刻,更加深刻地铭记住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最后,在深情的《献花曲》中,18名礼兵稳稳抬起花篮,缓步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将花篮摆放在纪念碑基座上。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少年儿童和各界群众代表依次走到纪念碑前,献上手中鲜花并瞻仰纪念碑。缅怀先烈,致敬英雄,每一滴鲜血都不会白流,每一种牺牲都值得铭记,烈士精神永不磨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敬献花篮仪式现场庄严肃穆,观看直播的老师和学生深受感染,直播结束后,海创小学的师生纷纷发表感言,畅谈心得体会。
教师篇:传承红色基因 凝心铸魂育人
王美兰老师:英雄长眠作不朽,万古清名入史册。
从2014年确立为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已经差不多有十年了。今天虽然放假在家,但是缅怀英烈的强烈愿望,让我又一次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为烈士献花的特别节目,每每观看,心里特别地激动。
青山有幸埋忠骨,英名长留天地间。
我们缅怀先烈,祭奠忠魂,就是要学习烈士矢志报国的理想信念,学习烈士们舍身成仁的爱国精神,学习烈士们勇于担当的高尚情怀。把烈士们“忠爱国家、追求和平、无私无畏、舍身为民”的精神,融进心里。
作为一个中国人,要牢记历史,心怀先烈;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把烈士们的伟大精神讲述给学生们听,让烈士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庞美玲老师:庄严的仪式让我深深感受到祖国人民对烈士的缅怀。五星红旗,红领巾,烈士陵园,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今日国泰民安的美好生活是无数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换来的。在观看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过程中,多次被眼前庄严的情景所打动。生在东北吉林省,成长在烈士陵园边,从小便对人民英雄,革命先烈有着深深的敬仰与无限的感激。深知祖国今日的昌盛是一代代人浴血奋战得来的,深知眼前的寻常日子在爷爷奶奶辈眼中曾是无法企及的不寻常。
缅怀先烈,大义凛然需牢记。对英烈最好的告慰就是继续前进,我们要以英烈为榜样,坚定不移地朝着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感谢革命先烈,感恩生在中国。愿祖国常兴盛,愿国泰民安,山河无恙。
学生篇: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强国少年
109班王晨冀:今天一大早我就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观看“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活动,场面庄严且隆重,我的心情也跟着凝重起来,看得我都不敢呼吸,既激动又难过。观看后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都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年。

502班曹宽:我观看了烈士纪念日的活动,革命烈士们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可谓是来之不易。鲜艳的五星红旗是烈士们用鲜血染成的,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佩戴红领巾的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掌握真本领,长大后才能报效祖国,对得起长眠于地下的革命烈士。
505班吴婉卿: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小学生,要以先烈为榜样,铭记历史,努力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用实际行动热爱我们的国家,争做祖国的有用人才。
山河无恙,誓言无声。每一个烈士纪念日都是一次家国记忆的唤醒,一次伟大精神的传承,英烈精神如永不熄灭的火炬,指引海创师生砥砺前行。今天的“烈士纪念日”活动,使海创师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相信他们必会从先烈身上传承信仰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展现奋斗价值,书写人生华章。
(责任编辑 吴文建 赵洪河)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教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