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抽丝剥茧做蚕丝扇子 滨兴学校开展“奇妙蚕丝探秘“活动
2024-05-30 14:28: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通讯员 李永香)5月23日下午,杭州滨兴学校三年级的学生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奇妙蚕丝探秘”科学探索活动。这个活动不仅充满了科学的奥秘,还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强烈好奇心。

  这次活动是学校科学长周期养蚕项目的一部分,学生们已经观察养蚕好几个星期了,他们对蚕的成长过程充满了兴趣和热情,对活动期待万分。活动开始前,家长志愿者们热情参与,帮助准备了丰富的实验材料,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持,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用心。

  活动在科学教研组长葛露霜老师的简要介绍中拉开帷幕。葛老师提出了许多关于蚕的问题,学生们踊跃回答,展示了他们在之前养蚕过程中的所学。通过互动,学生们复习了蚕从卵孵化成幼虫,幼虫经过多次蜕皮逐渐长大,最后开始吐丝结茧,进入蛹阶段的整个生命周期。老师补充道,蚕茧是蚕用来保护自己的“家”,而这根连续的丝线可以长达几百米。

  接着,老师演示了如何用热水浸泡蚕茧,使蚕丝变得柔软易抽。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按照老师的示范步骤,将蚕茧浸泡在热水中,满怀期待地等待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坚硬的蚕茧逐渐变得柔软,孩子们的好奇心也愈发浓烈。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抽丝剥茧。学生们小心翼翼地从浸泡后的蚕茧中抽取蚕丝。每个孩子还得到了一个扇子架,用来将蚕丝缠绕成一把美丽的蚕丝扇子。有些孩子很顺利地找到了丝头,飞快地转动起扇子架,慢慢地,一把白色的蚕丝扇子在他们手中成型了。有些孩子的蚕丝在半途断掉,但他们不气馁,调整心态后再接再厉,继续尝试。

  实验结束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制作蚕丝扇子。大家总结了许多经验,例如蚕茧要充分受热,蚕丝抽取的速度要控制好,否则容易断裂等。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不仅如此,学生们还了解到,做好蚕丝扇子后,可以将其用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漆扇。通过将蚕丝扇子与传统漆艺结合,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体验到传统工艺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次“奇妙蚕丝探秘”科学探索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中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孩子们在充满乐趣和挑战的科学活动中,学会了独立思考,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魅力。他们发现,原来身边的小小蚕茧中,竟隐藏着如此多的奥秘和美妙。

  未来,滨兴学校将继续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探索和学习的机会,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相信孩子们会更加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成为未来的科学小达人。滨兴学校始终致力于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充满好奇与探究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科学梦想。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358981171 2020-12-31 17:36
17.jpg
2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