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程振伟 舒欣)“作为一名高校科研新人,现在还很难说有什么可依托的团队,工会组织的青年科学家‘起跑关爱’活动,让我很快找到了合作伙伴。”入职不久的杭电青年博士田京说。
田博士提到的青年科学家“起跑关爱行动”,组织者是杭电工会。“我们留意到一些新博士入职后,因为团队支撑、生活方式、未来期待等方面原因,有的甚至有些迷茫,所以我们从生活、情感、找科研搭子等方面,助其渡过过渡期。”杭电工会常务副主席王秋兰表示,“起跑关爱行动”,还赋能科研已经走上道的青年科学家“做更加有用的科研”“做国家最需要的科研”。
不久前,杭电工会组织一批青年科学家前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与对方工会“组团”,助力青年科学家“起跑”“跑出加速度”。
“科创无界.成长无限”沙龙,不同高校青年科学家“走亲”共破难题。杭电依托“四邮四电”等电子信息特色高校“亲缘关系”,组织有共性需求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一起聚聚”。在杭电已经走过亲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青椒们开展“跨越学科界限”“突破学科壁垒”“如何科研起步”“如何为做国家最需要的科研蓄力”等对话。
“青年科学家为主体的沙龙,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家会畅所欲言,因为面临的问题差不多,大家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和共鸣点,在解决焦虑问题的同时,也建立了做有用的科研、做国家更需要的科研的共同志向。同时,因为大家学科不同,还能在科研起步阶段找到开展跨学科研究的‘科研搭子’。”青年科学家陈文冲说。
杭电工会注重为“新人”创造科技情境“多走走看看”条件,开阔眼界、感知科技发展、科研教学方向。 上周,杭电青年科学家一行,来到校友企业立镖机器人的实验室。这是一家致力于柔性物流自动化的科技企业,创造了世界首个便携式、模块化、自动化单元分拣系统。
小型“飞箱系统”正在精神抖擞、井然有条地运作。“小黄人”机器人把料箱运送到接驳位置,“飞箱”将料箱直接抓取后送至货架上具体位置存储。反之,接到出货指令时,“飞箱”定位目标的位置,抓取料箱后降下,由小黄人运送到工作站。面对此情此景,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算法的蔡东海博士说,现在在高校搞科研教学,最怕闭门造车,校工会组织的“青年科学家走走看看”活动,让大家“从一开始就树立起解决国家、地区、行业、产业痛点难题的意识,为将来做大科研、做有用的科研,埋下了种子”。
此外,杭电工会还充分发挥青年教授联谊会、女教授联谊会、青年科学家成长发展档案、“传帮带”俱乐部等平台机制作用,关爱青椒“起跑”“加速跑”,助力青年科学家成长,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合力营造“做有用的科研”“做国家最需要的科研”成长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