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安徽2011年10月自考网报有关问题解答

http://zikao.eol.cn  来源:  作者:铜陵市教育局自考办  2011-05-16    

  2011年10月份自学考试安徽省报名时间为2011年5月16日8:00至6月10日24:00(新生、老生均在此期间报名)。

  请考生在报名成功后次日登录报名网站首页或拨打160查询报名结果,报名未成功的考生需再次登录报名网站报名,如有重复性扣款或报名未成功但钱已划走的情况,我们会在报名结束后集中处理退款。

  考生在进行报名前要认真检查一下银行密码是否正确和账户余额是否足够(如银行密码不正确或账户余额不足将造成报名失败,当日无法再报)

  问:自考文凭国家承认吗?

  答:1988年3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考者符合下列规定,可以取得毕业证书:

  (一)考完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

  (二)完成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或其他教学实践任务;

  (三)思想品德鉴定合格。

  获得专科(基础科)或本科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学历。

  问:什么是主考院校?

  答: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主考学校由省考委遴选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担任。主考学校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上接受省考委的领导,参与命题和评卷,负责有关实践性学习环节的考核,在毕业证书上副署,办理省考委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每个自考专业都有对应的主考院校,目前我省开考的自考专业分别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院校主考。

  问:安徽省自学考试网上报名时间安排?

  答:安徽省自考报名时间均为考试前5个月开始报名,时间不变。依次是:5.16-6.10报10月份自考;8.16-9.10报次年1月份自考;11.16-12.10报次年4月份自考。

  问:为什么新生报名时系统提示“此身份证号码属老考生,请勿作为新生报名!”?

  答:这种情况一般是老考生误作为新生进行报名,老考生应以自己的准考证号码作为老生进行报名。(为方便考生,自考报名网自报名之日起提供老考生的准考证号信息查询服务:老考生可进入报名网首页的“老生准考证号码查询”,查询准考证号信息(只提供老考生准考证号码查询)。

  问:我原先是一个老考生,已经通过某专业的部分课程,现在想改换其他专业学习考试可不可以?已经通过的课程在新专业里是否还有效?

  答:考生更换专业,不需要更换准考证,只需要在网上报名时,点击所要报考的专业进行报名即可,已通过的课程成绩只要与新专业里的课程完全一致(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一致)即可直接替代。

  问:专、本科能否同时报名,如何报名?如报考多个专业如何报名?

  答:同时报专、本科或多个专业,一定要同时报名,考生报名时可选择多个专业,但每次考试最多只能报四门课。

  问:考生报名成功后,能否重新报名或更改报名专业或课程?

  答:考生报名成功后,所报专业、课程及订购的教材不得更改,建议考生在报名过程中务必按照系统提示,认真细致地核准自己所需报考信息后方进入缴费环节进行支付,确保报名无误。

  问:无专科及以上学历的考生,能否参加本科的自学考试?专科报名时学历有无要求?

  答:考生可以参加本科考试,但在申请本科毕业时,须提交专科或专科以上毕业证书。专科专业报名对学历无要求。

  问:新生、老生指什么?

  答:新生是指:首次在安徽省参加自学考试者、或前往新的地级市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新生报名需要先填写完成个人信息,确认后选择所报考的课程,在系统进行计费确认后,前往电子银行缴纳费用。

  老生是指:已经换过证或持有新证(电子摄像准考证)的考生。

  未换证的考生以新生进行报名,电子摄像时向当地考办提交老准考证。

  考生选择报考其他专业不算新生,在同一地级市,考生报考不同学历层次(本、专科)、不同专业均使用同一准考证。

  问:使用哪种银行卡进行支付?简单的说如何办理这些卡?

  答:全部通过网上电子银行支付,共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三家银行共同提供此项服务(工商银行咨询热线:95588;农业银行咨询热线:95599;建设银行咨询热线:95533)。

  报名考生必须到指定银行注册成为电子银行客户方可实现网上支付,报名网首页有各银行相关问题解答。

  问:考生如何查询报名结果?

  答:考生报名成功次日上午9时后任意时间都可上网查询(报名网站首页“报名结果查询”)或拨打160声讯台查询报名结果,如报名成功,可查到姓名、报考课程及订购教材的情况,但出于对考生隐私的保护,不提供订单号及密码查询。

  问:网上报名系统是不是只能查前一天的报名结果?

  答:可查询前一天及之前任何时间的报名结果。

  问:从哪里得知领取准考证、教材等材料的时间和地点和其他相关安排?

  答:请查看报名网站首页(网址:http://zk.ah163.net )的各地考办公告。公告内有详细内容,如对公告内容有疑问,可以详细咨询当地考办。

  问:如何查询有关课程安排和教材版本?

  答:考生可登录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网(网址:http://www.ahzsks.cn )查看课程安排和教材的版本等信息。

  问:报名过程中需要考生记录那些信息?

  答:需要记录交费成功时的订单号、密码,选择的领取材料地,新生还要记录查询报名成功时,系统给出的准考证号。

  问:缴费成功后需要做什么?

  答:交费成功后仍然请留意自考报名网站中省自考办及市自考部门的通知、公告。以便掌握了解各地考办自考工作安排。

  问:其它基本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考生在没有到最终提示交费成功,请不要轻易关闭任何窗口,不要重复刷新任何操作窗口。最好将所有信息填写完整,一定要正确填写任何信息。

  问:新生在报名时将个人信息填写错误怎么办?

  答:新生如有填写错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的一定要在报名结束后向各市考办提交申请更正材料,否则影响考试及以后的毕业。

  问:老生在报名时发现系统弹出的个人信息错误怎么办?

  答:老生报名,系统弹出的姓名等个人信息有误的,继续报名。但一定要在报名结束后向地市考办提交申请更正材料,否则影响考试及以后的毕业。

  问:报名时,系统给出的订单号和密码是怎么一回事?报名到此环节,报名过程是否就已经完成?

  答:考生网上报名时在完成了课程、教材、银行卡的选择后,系统会出现信息确认页面,考生点击“前往缴费”,系统就会自动给出订单号和密码,考生必须记录订单号和密码,这些将用于后期申领材料(具体申领材料时间及相关情况见公告)。

  此时考生仍未完成报名,点击“确定”继续,到进入银行系统,按提示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并且提示提交成功后,报名才算完成。

  正常报名成功,系统会提示交费或支付成功,费用同时扣除。但是由于银行响应迟缓和网速等综合因素影响,部分考生该页面未显示完全,这种情况,考生可以凭订单号、身份证或准考证于次日9时后在报考网站首页进行查询核实,以确认报名缴费是否成功。

  查询地址:http://zk.ah163.net 页面上方“报名结果查询”。

  报名过程中,凡是考生报考信息一致,但有多次扣款现象的,属于重复订单,在报名结束后均予以退款(在报名结束后1-3个月内,银行会将多划的报名费退至考生报名时的账户上)。为避免考生误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系统在报名过程中设置了身份证号输入2次的检验功能,以帮助考生正确填写身份证号码。

  考生多次报名信息不一致的,均认定为报名成功信息,此类情况不予以退款,请考生报名时注意。

  在次日确认是否交费成功之前,不要进行任何重新报名或刷新报名页面的操作。

  问:报名时网络访问速度慢怎么办?

  答:个别时间段由于访问量过大,造成网络堵塞,所以出现死机或网络反应缓慢等情况,所以请考生耐心等候或重新登录报名,并请考生给予理解,这样的情况目前已经很少出现。

  建议考生尽量在报名前期报名,并注意避免上网高峰期。

  问:军官和武警参加考试时,证件号码如何填写?

  答:军人、武警人员证件采用18位数字,具体采集方法:军人证件号码中的数字取前6位+出生年月日8位+4个\“0\”。

  证件号码中的汉字省略,只取前6位数字,不足6位的加“0”补齐。(考生网上报名填写证件号码时,系统会提示此内容)

  问:关于报考专业课程的收费标准?

  答:社会类开考专业收费15元,委托类:30元。考生在选择报考专业、考试后和个人信息后,系统会自动弹出考生选择的专业本次开考哪次课程,报名费系统也会自动结算。

  问:忘记订单号如何查询报名结果?如何领取有关材料?

  答:忘记订单号的考生可拨打160查询报名结果,如报名成功,可查到姓名、报考课程及订购教材情况,但出于对考生隐私的保护,不提供订单号及密码查询。无密码的考生到考办领取相关材料时,须本人凭有效身份证件前往办理。

  问:想办理教师资格证的考生应报考哪些课程?

  答:办教师资格证需要报考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专科)(专业代码:040109)中的教育学(一)(课程代码:00429)、心理学(课程代码:00031)。

  问:为什么输入准考证号后系统提示“因违纪通报被停考”?

  答:根据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违纪处理规定,凡被通报的考生按处罚规定根据其作弊情况对其进行停考1-2年的处理。

北京自考网 天津自考网 上海自考网 重庆自考网 河北自考网 山西自考网
内蒙古自考网 辽宁自考网 吉林自考网 黑龙江自考网 江苏自考网 浙江自考网
安徽自考网 山东自考网 福建自考网 江西自考网 四川自考网 贵州自考网
云南自考网 西藏自考网 广西自考网 广东自考网 海南自考网 湖南自考网
湖北自考网 河南自考网 陕西自考网 甘肃自考网 宁夏自考网 青海自考网
新疆自考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