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9年10月自考《企业劳动工资管理》总结知识点一

http://zikao.eol.cn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2019-09-11    

  点击查看:2019年10月成人自考《企业劳动工资管理》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现代薪酬设计概述 

  (一)薪酬内涵与外延

  (1)薪酬与福利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新酬一般是针对个人或班组与劳动者或劳动者群体的劳动量相联系的劳动报酬,不论是以现金支付还是以非现金支付,它都是有很强的目的性。福利是不与劳动者的个别劳动量或群体劳动量相联系的,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

  联系:新酬与福利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两者的界限有时也比较模糊,而且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如职工住房在计划经济下企业作为一种福利分配给大家,它不与个人劳动量挂钩,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限,大家排队,每个人都能获得一套住房;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随着住房的商品化、货币化,住房福利已逐步向工资转化,即将其纳入工资后,取消福利分房,统一实行购房办法。

  (2)薪酬的作用

  1、新酬是企业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总体工资支付成为反映企业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2、工资是职工的主要生活来源。

  (3)薪酬结构

  1、工资或薪水,这是劳动报酬的主体;

  2、奖金、奖励工资、分红、员工持股计划;

  3、各种津贴、补贴;

  4、工资升级或晋职加薪

  5、工资支付的福利,如带薪休假、病假、健康或人寿保险等;

  6、法律规定的各种福利,如企业为雇员缴纳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等。

  7、员工优惠享受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8、职业发展机会和专业培训;

  9、额外福利,如会员卡、员工本人和家属使用公司的汽车、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

  (4)薪酬与工资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要想严格区分工资与新酬之间的内涵与外延间的差异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有些学者为了避免发生歧义,将新酬与工资合二为一,用“薪资”代替新酬与工资。

  区别:1、在使用场合和使用对象上又有一定的区别: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这是对工资的抽象化分析;

  薪酬泛指职工实际拿到的或雇主支付的劳动报酬,它是人们对工资的一种形象化称谓。

  2、从字面含义上看:

  新酬是名词化的动词,含有用薪水酬劳、酬谢之意,这样就较容易的与激励急智联系起来,可以给企业人事经理以发挥的余地。

  工资是名词,往往与生活费相联系,似乎是必然的分配结果,是企业应该付给的,人事经理没有发挥的余地。

  (5)薪酬结构的发展趋势

  从历史发展角度上看,新酬结构有趋于复杂和趋于异化两种趋势:

  首先,随着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已不是或将不是大部分员工面临的首要问题,追求闲暇和提高生命的质量逐渐成为员工关注的焦点,因此,补充性工资福利和非货币报酬的内容及所占比重开始逐渐提高。

  其次,随着人们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要层次也水涨船高。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收入水平和员工素质会有较大的提高,除了传统的外在报酬内容外,内在报酬逐步为人们所重视。

  (6) 外在报酬与内在报酬

  外在报酬:指员工因受雇佣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收入,包括薪水、奖金、福利、津贴、股票期权及以各种间接货币形式支付的福利等。内在报酬:指由于自己努力工作而受到晋升、表扬或受到重视等。

  (7)确定薪酬水平需要考虑的因素

  1、劳动力市场条件

  2、政府法律、法规

  3、企业董事会和经营层领导的态度

  4、职工心理承受力和工会的态度

  (8)初始工资起点提高的含义

  指企业在工资等级表中,工资等级最低那部分员工的工资水平提高,主要是指新参加工作人员的转正定级工资水平。

  (9)影响个人工资水平提高的因素

  1、 企业方面:

  a、初始工资起点提高

  b、物价上涨

  c、生活水平提高

  d、企业效益提高

  2、个人角度:

  a、年龄与资历

  b、职务与能力

北京自考网 天津自考网 上海自考网 重庆自考网 河北自考网 山西自考网
内蒙古自考网 辽宁自考网 吉林自考网 黑龙江自考网 江苏自考网 浙江自考网
安徽自考网 山东自考网 福建自考网 江西自考网 四川自考网 贵州自考网
云南自考网 西藏自考网 广西自考网 广东自考网 海南自考网 湖南自考网
湖北自考网 河南自考网 陕西自考网 甘肃自考网 宁夏自考网 青海自考网
新疆自考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