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遵义市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召开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2018-11-28

  1123日,遵义市首届主题为“聚焦人才培养,助推工业强市”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贵州航天职院举行。会议由遵义市教育局、遵义市工业和能源委员会、遵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遵义市职业教育学会主办,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和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承办。 

    

   

   

  遵义市人民政府教育教学督导室督学郑洪亮、遵义市工业和能源委员会总经济师冯其芳、遵义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主任陈勇、新蒲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拯、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冯尧、院长唐明华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工业园区、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等50余家单位1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贵州航天职院副院长冯伟、科研处副处长姜孝均主持。 

    

  首先,唐明华致欢迎词。他指出,航天职院作为遵义职教的一份子,一直面向属地区域、专业行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开展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协同大学生创业园和经开区孵化企业;积极面向属地园区和企业开展产业工人转换培训、学历提升培训、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积极配合园区做好人才供给服务。他强调,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让企业、园区、学校交流对话,在需求侧、中间纽带、供给侧三方构建一个平台对话机制,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郑洪亮在开幕词中指出,开展遵义市首届职教论坛,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落实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助力建设川黔渝结合部中心城市、推动工业强市的重大举措。为此谈几个方面的想法,一是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把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贯穿始终;二是抢抓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狠抓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对接地方产业,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四是开展职教论坛,聚集智慧力量。 

    

  冯其芳在讲话中介绍了遵义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从遵义市特色轻工、材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主导产业展开讲解。他指出,此次研讨会有利于推进我市工业经济人才队伍建设,希望各单位抢抓机遇,加强沟通交流,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促进产教融合。 

    

  陈勇从地方经济、区位条件、政策待遇、发展平台等方面进行阐述。他指出,我市在政策服务、载体建设、项目实施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全市人才总量不断增大,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为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打造提供全面和优质的服务,为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提供新的强大的驱动力。 

    

  张亚军在研讨会主题发言中提出,贵州航天职院在本土化就业与创业、教师成长成才与科研生产服务、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有合作需求,为此后续将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服务区域产业,推进专业与产业的融合;二是改革办学模式,推进教学与生产的融合;三是优化运行环境,推进职教与产业园区的融合发展;四是搭建研究平台,推进科研与技术的融合。 

    

  朱拯在研讨会发言中首先介绍了新蒲经济开发区的基本情况、发展状况,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着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服务企业用工大格局,一是发挥劳动中介服务作用;二是不断加强校企合作;三是积极开展自主招聘;四是参加或定期举办招聘会;五是政府服务园区招工。 

   

   

   

   

   

   

   

   

   

   

   

   

   

   

     

  随后,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州泰永长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播州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红花岗经济开发区管理服务中心、遵义大地和电器有限公司、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务川务正道煤电铝工业园区、遵义精星航天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凤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遵义南方白酒中等专业学校、遵义市软件园区、河北博岳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代表,先后从学校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校企合作、各类专门人才队伍需求、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最后,冯伟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希望园区、学校、企业、行业能够加强互动,拓展对话渠道,融入更多元素,把研讨会的对话转变成真正的合作,切实把“学校围绕园区转,专业围绕企业办”落到实处,把我市的职业教育真正聚焦到产业上来,让更多优秀毕业生人才留下来为遵义建设服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