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英语教育发展要脚踏实地
2019-08-08 10:51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七月参加了一场几千人的中国英语教育大会,最后一天通过了一个《宣言》,作为大会的成果。与会者都期望用《宣言》来指导他们的英语教学实践,包括中国大中小学几十万英语教师,毕竟中国各学龄段的英语学习者达到了一亿,教师们感到责任重大。

  但读了宣言后,总的感觉是空话大话多。如《宣言》称:“要在英语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要通过英语教育实现道德教育目标、语言能力目标、文化意识目标、思维品质目标与学习能力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培育学生的中国情怀,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完整人格,塑造良好道德品质。”

  如果这是指向中国教育,指向所有课程,似乎问题不大,但用来指导中国大中小学的英语教育就疑惑多多。第一,英语学习的目的该听谁的?学生、国家,还是外语专家?我们认为应该第一是听学习者的,因为他们是外语的学习者;第二是听国家的,因为国家是外语学习的投资者。把外语课程设置为各学段的必修课程,其目的首先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英语工具来汲取科学知识,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是否母语教育失败了?为什么母语教育不能承担中国学生的人文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和道德教育任务,不能用汉语来“培养完整人格,塑造良好道德品质”,而要借助与外语教育,要用西方文化,而且要把这个任务当成外语教育的根本任务?当然通过外语教育可以了解另一个文化了解另一个世界。但是其一、我们也可以通过翻译作品了解世界;其二、通过简写改编的短文或老师课堂说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世界文化和社会吗?不通过学生自己批判性地阅读经典原著会取得人文教育的效果吗?

  第三、培养学生阅读原著,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这么容易吗?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中国学习者没有像母语一样的习得环境和使用环境。也就是说外语学习和母语习得,就学习效率并不是一回事。如果搞语言研究的,搞外语教学的,连这一点都不分,那不是无知也至少是偏见。因此,在外语学习中,在语言这么多功能中我们只能遵从选择学与不学,多学少学的原则,很难达到“通过英语教育实现道德教育目标、语言能力目标、文化意识目标、思维品质目标与学习能力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里涉及一个重大的理念问题,语言是什么,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什么?列宁说“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交际工具”。中国语言学家王力说“语言是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工具”。语言作为交流思想和信息的工具是语言的第一属性。作为工具,语言有许多功能和价值,如知识学习、经济发展、学术交流、文化传播、政治外交、国家安全、人文教育和社会服务等等都是语言工具各个功能的具体体现。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教育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

  语言有这么多功能,并不是需要每个人都学习和掌握所有这些功能。对于学生、对于商人、对于外交官,他们学习外语都会选择他们需要的某种功能。那么对于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 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说多数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还不够),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尽了分内的责任”。

  这是对学生学习语言或外语最精辟的诠释。学生如不能掌握有效汲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语言工具,不要说科学知识,即使人文教育文化教育等等这些语言功能也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学生外语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掌握语言技能,从而到了大学或今后工作能用外语为他们专业学习和工作服务。至于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和品格教育是所有课程的任务。对外语课程而言也是隐性的,是渗透在语言学习中,并不是要提高道德素质就选择“孔融让梨”课文,在“基因编辑”课文中也可以学习科学伦理。道德教育品质教育不是用口号喊出来,是在语言工具学习中隐性渗透出来的。外语教育工作者必须理直气壮地突出语言工具性,致力于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不要因为课程大纲上没有写立德树人的目标,课堂上没有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而感到罪过。

  (本文作者蔡基刚为复旦大学教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620913984 2015-01-28 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