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招办面对面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普招计划增180名!立足宁波、依托浙大、放眼全球!
2023-07-02 19:35: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2023年高考招生季来了。为满足浙江高考学子填志愿、选专业、选高校的需要,中国教育在线浙江高考帮品牌栏目“2023年高校招办主任面对面”再次启航,向考生和家长传递权威的招生政策和报考信息。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招就处处长、招生办主任郑剑。他从多个角度出发,为考生和家长介绍学校概况以及2023年最新的招生政策,并提出中肯的志愿填报建议,一起来关注。(招办面对面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普招计划增180名!立足宁波、依托浙大、放眼全球!)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招就处处长、招生办主任 郑剑

  主持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郑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前身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20年1月转设,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省人民政府管理、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浙江大学支持办学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宁波南高教园区,占地约1116亩,总建筑面积约39.04万平方米。

  学校坚持“为国家和地区培养卓越专业人才”办学理念,倡导“塑造价值、培养能力、获取知识”人才培养工作方针,继承弘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和浙东学术文化精髓,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努力建设“省内一流,全国百强”高水平创新性应用型大学。

  主持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是什么?

  郑剑:办学理念:为国家和地区培养卓越专业人才

  发展思路:主要是立足宁波、依托浙大、放眼全球

  立足宁波:学校是由宁波市政府负责办学,紧紧扎根宁波大地,对接宁波产业,为宁波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提供强大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撑。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精准对接产业,形成优势特色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努力为政府、企业、高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毕业生留甬率在40%以上;在科研方面,结合宁波246主导产业,与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制度性合作;与宁波各区县市全面深化合作,各类研究院。

  依托浙大:浙江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全力支持学校发展。学校依托浙江大学优质办学资源,保持与浙大文脉的密切联系,全方位共享浙大各类资源。学校将充分运用浙江大学与宁波市深化市校合作、全面推进建设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宁波校区)的战略机遇,实现高水平跨越式发展。

  放眼全球: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实施教育国际化及合作伙伴战略,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日本、波兰、爱沙尼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48所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学术交流、师生互访、欧盟“伊拉莫斯”交换项目等协议。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US News 2023美国大学排名263)联合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纳入普通本科招生计划);与波兰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波兰国内大学排名前三)联合成立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波兰研究中心”;与波兰比亚威斯托克技术大学(波兰东北部规模最大的理工类大学)合作成立“中国-中东欧国际物流与服务学院”。学校建立多层次、多模式的国际交流平台,包括“3+1”双学位项目、“3+1”和“2+2”学期交换项目、暑期短期交流项目、本硕双学位项目,旨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年均有290名学生赴国(境)外高校交流学习。

  主持人:2023招生计划是如何安排的,有何特点?

  郑剑:围绕建设“省内一流、全国百强”高校目标定位和“为国家和地区培养卓越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2023年招生计划安排情况如下:

  一是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普招计划较去年增加180名。其中省内招生计划增加145名,省外河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有少量增加,最终计划以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二是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着眼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和宁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方向,学校在总计划安排上,对社会急需、产业急需的专业招生计划作了倾斜,学校理工科类专业招生计划较去年增加170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动态优化调整招生专业,今年新增了三个“智能”专业的招生,分别为智能制造工程、智能交互设计和智能建造专业。

  三是进一步优化省份结构。学校继续在河南、广西、安徽、四川本科一批招生,其中广西本科一批新增了国际商务、物流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交互设计等九个专业招生。此外,浙江、河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8个新高考改革省份继续按照新模式招生。

  主持人: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是什么?

  郑剑:以“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实行“专创融合人才培养”、“项目驱动、导师引导”创新训练、“院坊双师”专业教育与思政融合育人共同体的培养模式,建立了四个课堂联动、四个平台支撑、校企互通协同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体系。学校全面推进特色实践教学,涌现出“行走的新闻”“用声音叙事”等一系列具有地区影响力的优秀实践成果,并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6项;推进产教融合新载体,拥有浙江省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项,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个,浙江省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1个,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1个;加大对学科竞赛支持力度,学科竞赛成绩斐然,获奖数量和层次不断提高,近五年获省级及以上奖项2400余项,其中国家、国际奖项近800项;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获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国际奖项23项、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奖19项。

  主持人:浙大宁理的师资力量怎样?

  郑剑: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两院院士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杰青、国家级特优人才、浙江省领军人才、宁波市甬江引才工程等各类市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241名。专任教师队伍中36%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65%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拥有研究生导师18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1人)。学校咨询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浙江大学、政府部门和知名企业的教授、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

  主持人:2023年学校有哪些招生政策?

  郑剑:(一)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班

  “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班”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具备创新实践能力、追求卓越的高水平创新工科人才;设智能制造工程师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爱迪生创新人才卓越班(自动化)、求是国际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装配卓越班(土木工程)、生物智造班(生物工程);面向浙江省选考物理(其中报考生物工程专业的省内考生选考科目为物理或化学或生物)和省外本科一批线(高分优先投档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等)及以上的录取新生,选拔150人左右,安排浙江大学教授领衔成立教学团队负责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配备优秀专业导师全程指导,单列校设奖学金,获奖名额为其他普通专业的3倍,享受出国(境)交流学习补助1次,有机会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相关专业访问学习,顺利完成学业的学生可获浙江大学宁波科创中心(宁波校区)荣誉证书。

  学校还设立跨学科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班”,2023年面向相关学院大二学生开设数字文化创新班、智慧港口创新班。创新班培养特色、教学模式以及选拔方法详见招生网。

  (二)微辅修专业政策

  为满足学生发展自我兴趣的需要,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跨学科、跨专业修读多个微辅修专业,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职场竞争力。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每学年动态调整微辅修专业(2023年拟开设波兰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元宇宙)、音乐与舞蹈、企业数字化管理和数字财务等五个专业)。微辅修专业以优质的师资队伍和特色化的课程设置,为学生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三)国际化特色专业(项目)

  2004年起,学校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联合举办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行“3+1”培养模式,纳入普通本科招生计划。项目全方位借鉴国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引进美方原版教学大纲、授课方法和原版教材,旨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良好英语水平、多元国际视野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

  (四)出国(境)交流资助政策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对外交流项目。在校生到国(境)外参加学校认可或学校统一管理的交流交换、学术会议等活动,均可申请出国境交流的一般性资助,部分优秀学生可获得出国(境)交流学习活动的专项资助。

  (五)转专业政策

  学生在入学一年内有2次机会申请转专业(专升本、普招定向生除外),其中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允许同类别、同项目内互转。转专业时对省内考生的选考科目不作要求。高考投档成绩达到当地本科一批线(高分优先投档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等)的录取考生转专业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主持人:学校校园生活文化及学习氛围如何?

  郑剑:校园生活服务便捷

  学生公寓:学校共有学生公寓19幢,公寓内的宿舍分为ABCD四种类型,可容纳约13000名学生入住。作为浙江省首批认定的标准化学生公寓,公寓内配有家具、网络、空调、热水、洗衣房等功能完备的生活设施设备,能满足学生的正常住宿要求。

  餐饮服务:学校有两个大型食堂,餐厅宽敞明亮,就餐环境怡人,饭菜品种多样,能同时提供大众化餐饮和风味小吃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口味,其中一个食堂还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百家中国好食堂。

  商贸服务:学校的商贸服务展现了现代高校的优雅与时尚,经营范围广泛,商品种类丰富。在全国高校后勤协会交流时被广泛认可和推荐的校园商贸综合体-浙里拾光汇聚了新华书店、浙大教育超市十足便利店和各种时尚轻食,展现了浙大的文化元素和创新服务,悠雅的星巴克、古典的阳明咖啡、时尚的瑞幸等休闲空间可使学生在校园内舒心的小憩充电。校内还有便利店、通讯营业厅、快递超市、电器维修、自助银行、眼镜店、理发店、健身房等一应俱全的生活配套服务,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满足学习生活的基本需求。

  求学求知氛围浓郁

  学校崇尚严谨踏实的校风学风,以“三全育人”理念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为所有学生配备辅导员和班导师,指导学生成长发展,扎实开展“优良学风班”创建、启新大讲堂、明德读书季、弘毅学风月、研究生学术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爱学、好学、比学的校园学习氛围。学校办学资源丰富,千兆带宽的专用光纤直通浙江大学,共享各类数字资源,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藏书近158万余册;学校投入2亿多元建成各类高标准实验室63个。

  学校校园风景优美,环境优雅。2022年5月学校荣获第一批“浙江省绿色学校”称号。曲径通幽的随园、学术氛围浓厚的竺园、樱花烂漫的教学区,休闲绿地与园湖水色相映成趣,不仅让学生享受到美好的校园生活,更能激发学习的乐趣。体育馆、室内外篮球场、标准足球场和五人制足球场、灯光网球场、排球场等运动设施为学生在学习之余提供充足的锻炼场所,既调节了身心健康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学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以“博雅”“美育”“体育”“劳动”“公益”“普法”为主题的“六艺学堂”,搭建学生课外科技及文体活动平台,推进“人文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科创校园、公益校园、迷彩校园”建设,先后培育出“行走的新闻”、“绿色风环保行动”、“用声音叙事”等教育部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并发展形成以“微化、行学、公益”为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态,不断丰富和发展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推出“一院一团校品牌”计划,开办“挑战杯”强化特训营,培育青年学生创新精神。学校还每年举办科技创新节、体育活力节、社团艺术节、国际文化节、公益创业大赛、“十佳歌手”大赛、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

  主持人: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郑剑:学校建立贯穿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近几年全国软科排行本科生增值位列全国百强。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20%左右,部分毕业生考取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和知名大学研究生;4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中国石化、阿里巴巴集团、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和永新光学、海天塑机、乐歌人体工学、金田铜业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区域行业龙头企业。

  主持人:学校学生的资助体系情况怎样?

  郑剑:学校坚持 “规范程序、公开操作、确保公平”的育人环境,倡导“自强、自立、自信”的励志精神,建立了“以奖助贷为主体、勤工助学为主导、社会资助和困难补助为补充”的资助体系,实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学校设有国家、省政府奖学金、校设奖学金等,资助类有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及其他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另外学校还提供50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

  主持人: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主要有哪些?

  郑剑:学校推进学科专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优质的教学科研和创新服务平台。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重点(一流)学科11个、省重点(特色)专业11个,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6个;打造首席科学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慧化港口与服务”两大学科群建设工作;10个学院共计成立有57个科研团队,吸纳学生进入团队开展科研训练,比如疫情期间学校师生共同参与研发了“甬行码”。近3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5项,外源到款科研总经费超过3亿元。依托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现有博士生、硕士生300余人在校开展学习和科研工作。建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

  主持人:学校的出国(境)交流平台有哪些?

  郑剑: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士、日本、波兰、爱沙尼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48所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学术交流、师生互访、欧盟“伊拉莫斯”交换项目等协议。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US News 2023美国大学排名263)联合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纳入普通本科招生计划);与波兰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波兰国内大学排名前三)联合成立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波兰研究中心”;与波兰比亚威斯托克技术大学(波兰东北部规模最大的理工类大学)合作成立“中国-中东欧国际物流与服务学院”。学校建立多层次、多模式的国际交流平台,包括“3+1”双学位项目、“3+1”和“2+2”学期交换项目、暑期短期交流项目、本硕双学位项目,旨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年均有290名学生赴国(境)外高校交流学习。

  主持人:学校招生咨询和信息获取途径有哪些?

  郑剑:请考生们记住学校官方唯一的招生咨询电话:0574-88229100;官方咨询的QQ:800049001;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招生在线(nit_zs)。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