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解决老人的上网难,不会使用网络等问题,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经管分院的大学生在仙岩街道仙岩社区仙南村试点成立了第一个“村长家”老人IT坊公益创业项目。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业务的营业厅缴费排长队的大多是老人,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样在网上交水电费、网络订车票、微信看病挂号。互联网大背景,如何让老年人成为“脱网”一族是一个很实在的课题。“村长家”负责人刘秀峰说,“老人们不是不喜欢上网,而是一些硬件、环境、心理等因素阻碍了他们的上网希望,大家都默认为互联网这种时尚玩物不是老年人的菜。 ”
据刘秀峰介绍,“村长家”首个老人IT坊将根据老人实际需求,教老人们如何使用微信约牌友、如何网上缴费、预约挂号、录下自己夕阳生活的点点滴滴,发挥老人们的智商,和这支助老的队伍相互学习,如何将自己的优质的农产品也走进电商,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存在的脱节问题,IT老人工作坊这只助老助农的队伍也将帮助老人们量身定制一套自己的营销方式,帮助老人们致富。
“大学生的这个做法很不错,我今天就学会了网上缴费和微信视频,我现在可以跟我在意大利的孙子聊天了。”陈大伯不住地夸大学生,跃跃欲试地开始跟孙子视频。
“大学生第一村首个‘村长家’老人IT坊的成立就是为破除这种阻碍的因素,帮助老人们走进互联网的大课堂,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各项便捷和优惠。”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经管分院党总支副书记张青青说,“‘村长家’首个老人IT坊在仙岩街道仙岩社区仙南村试点,我们希望能为老人们搭起充电房,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体验各项IT新技能。我们的学生们将为老人们一对一指导,耐心的将大家引入互联网大门,最终用于互联网,乐于互联网,创于互联网,提升老人们自身的社会价值。”
据了解,大学生第一村是温州大学瓯江学院首个高校班级实行村管理模式,班级的班长就叫“村长”,大学生第一村成立了服务三农的品牌——村长家,让大学生行实践,真正走进农村,服务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