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杭州市上城区推出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引六十条
2023-08-10 10:24: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近年来,上城区教育局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相继出台了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意见、作业管理指导意见,以及高品质校园文化创建标准等文件,从高处着眼、细处着手、实处着力。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增进家校理解,凝聚家校合力,促进家校协同,今天,上城区教育局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中小学家访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稿)》,推出“杭州市上城区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引六十条”。

  区教育局努力在“家庭环境真实把握、学生情况真实掌握、家长教育真实引领”下,围绕“家访前、家访时、家访后”,通过“三必访、四必知、五必做”,打造精心服务全闭环,形成上城特色的“三个维度,十七个模块,六十个指引”家访攻略,做到精准指导全覆盖。构建起心理安全、亲子温馨、积极向上的家校共育氛围,努力打造上城新时代的高品质家访,不断擦亮“美好教育”金名片。

  以区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引六十条为鉴,这个暑期发生了太多关于家访的温暖故事。

  家访前,将爱计划

  为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初中生活,建立家校沟通桥梁,杭州市澎诚中学初一年级全体任课老师对新生进行全员家访。家访前,各班任课老师团队精心设计“初次约会”方案。首先,确定路线图,老师们运用“高德地图”科学规划出行路线。其次,“私人订制”家访,学生撰写家访心愿卡,如可以选择家长陪同或“师生二人世界”,聊天的话题或地点等。最后,设计“浪漫仪式”,教师们或提前准备好“临时班干部聘书”现场颁发,或送上“学长高分秘籍”,或带上“私人烘焙”饼干等,用别致的仪式感为新生们带去温暖。

  为高效开展家访工作,杭州市濮家小学召开家访培训活动。分管校领导在会议上细致讲解“杭州市上城区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引六十条”,明确落实家访目标,布置各项家访任务。杭州市名班主任周吉用生动有趣的事例,为即将开展家访的老师们指点迷津。会后,班主任们进行讨论和商议,进一步细化家访的各项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的群策群力,一个个有针对性的家访方案“新鲜出炉”。充满魔法的尺子让孩子们爱上数学;充满书香的书签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一本本精美有趣的绘本,带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一首首饱含深情的古诗,引领孩子们编织闪亮的梦想。小小的礼物,寄托着老师们大大的期待和祝福。

  家访时,将爱浇灌

  杭州市东润外国语实验学校低年级小A开学后没多久出现对学习、运动、游戏、同伴交往等兴趣缺缺且情绪低落的现象。这段时间里班主任程老师和副班主任郭老师用了多种方法与孩子沟通,都没见成效。针对小A的这个状态,两位老师利用下班时间、暑期上门家访,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其父母持续沟通,一起分析孩子行为习惯背后原因,发现其中一个原因是兴趣班占去孩子休息玩乐时间引发了他的不满情绪。老师引导父母尊重孩子的个体发展和兴趣爱好,先暂停了学生目前不喜欢的校外课程,又给孩子报了他喜欢的足球社团。同时针对其他问题,通过一次次的家访,老师家长共商阶段性家校共育计划,一步步给予孩子支持和帮助。当教育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杭州市凤凰小学的邵老师虽新接班,但已经基本完成了全员家访。班级里多才多艺的张同学和邵老师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交流自己的成长和收获。李倩倩老师班级里的方同学和她交流,每天40分钟的小提琴练习,不仅使他的琴艺不断进步,也让他在面对学业时多了一份专心和用心......老师们利用暑假走访了解同学们的假期生活,在交流中,激励同学们学好文化知识,发现闪光点,建议或鼓励同学们在各类平台进行展示。

  家访后,将爱收藏

  家访结束后,杭州师范大学东城中学、杭州市东城第二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及时填写了《家访情况记录表》,全面客观地记录下家访活动情况,并积极撰写家访心得,认真总结反思教育方法策略,及时制定关爱帮扶措施,力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为后续家校共育、家校沟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老师们的用心,也收到了孩子们的暖心反馈。孩子们在老师家访之后,积极通过视频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向老师表达自己新学期努力学习的决心和对新集体生活的满满期待。

  家访后,杭州市胜利小学教育集团的老师们根据学校建立的家访记录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家访中了解的情况,形成档案记录,确保家访的时效性和延展性。老师们定期整理出若干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及时与学校进行反馈与交流,后续通过“个性家长会”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学校充分发挥专业医疗、心理站、特长家长等相关资源,积极开展班级团辅和个辅活动,更全面地开展个体与群体追踪式指导,持续性陪伴身心健康成长。

  家访是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围绕“教好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名老师、办好每一所学校、幸福每一个家庭”的目标,上城教育以政策引领,让学校家访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让复杂的问题清单化、规范化、精准化,推动家校携手,双向奔赴,形成最美育人合力。

杭州市上城区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引六十条

(节选)

  1.建立体系: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实施,由德育处(政教处、学生处,下同)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家委会代表等组成的家访工作领导小组。家访由班主任负责实施,任课(配班)教师组织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助参与,分管校领导与德育处主任助力参与。

  2.组织培训:每学年家访工作开始前,由家访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全员系统性培训,针对新生及新接班常规家访、突发事件特殊家访、重点人群重点家访等分类进行专题培训。

  3.创新形式:入户家访是家访活动主要形式,具体可采用“一对一独访”“多对一联访”等形式,根据需要,也可通过电话、微信、QQ、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开展线上家访。

  4.流程闭环:三必访:“新生、新接班、特殊情况学生”三类学生群体须开展入户家访;四必知:家访教师家访前须知晓学生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建设情况、学校发展概况;五必做:一次访前培训、一个家访方案、一次交流沟通、一份成长记录、一次总结反馈。

  5.全员家访:班主任原则上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任课(配班)教师每学年家访不少于10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学年辅助参与重点学生家访。

  6.家访计划:搭建任课教师线上线下沟通平台,共同探讨家访内容及策略,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制定班级家访计划。通过班级摸排、校内部门协同,确定每位学生家访个性计划。

  7.访前会议:召开访前会议,优化“一生一家访教师团队”的配比和家访方案。家访团队需针对家访对象,讨论编制家访针对性谈话提纲和家庭教育指导要点等。

  8.重点方案:针对重点家访对象,班主任要协同心理教师做到每生必访,制定“一生一案”家访工作方案,提前准备相关材料。

  9.入户预约:入户家访需提前与家长进行来访预约,约定时间、地点,告知来访人数,临行前再次向家长确认或告知。鼓励双向选择,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向老师预约家访时间,提前告知需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

  10.告知意图:提前了解学生需求,尊重学生意愿,告知学生家访时间、形式及意图,避免焦虑。

  11.规划路线:根据学生住址,分区域分批次,合理规划家访路线,约排家访时间,一般以寒暑假为主,结合双休日、节假日,白天为宜。

  12.反馈情况:结合任课老师反馈和同学表述,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全面客观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综合表现,不单一指向学业成绩。

  13.健康提醒:沟通学生校内外健康情况,提醒家长关注假期安全(交通、消防、用电、饮食、防溺水),关注学生近视率、龋齿率、肥胖率、脊柱侧弯率及情绪焦虑、抑郁倾向、网络成瘾等身心健康问题。

  14.阶段规划:结合学生特点,与家长沟通需要家校配合的工作,共商育人策略,可与学生共同商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与生涯规划。

  15.听取建议:听取家长对教育改革发展以及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合理吸纳。

  16.数智辅助:引导家长注册并持续关注上城区“星级家长执照”平台,传递科学育人理念。指导家长正确使用学校或班级的新媒体沟通平台,进一步科学完善沟通手段。

  17.注重隐私:不打听家庭隐私,不在家长面前随意议论其他家长或学生,遵守家访纪律。

  18.过程记录:完成“一生一案”的家访档案记录,有需重点关注信息备注写明。

  19.聚焦指导:整理出若干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并与学校计划向家长传递的信息进行整合,通过个别沟通、家长会、小组沙龙等途径进行后续指导。

  20.统计汇总:统计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要求与建议,按学科教学、常规管理、后勤保障和家校协同教育等板块分类汇总,为改进和优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21.深度回访:班主任、心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站教师有针对性地对五类重点学生家庭按需深度回访。

  22.定期反馈:将学生情况分类,在一定的周期内,采取集体反馈、群组沟通和个别交流等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

  23.平台助力:依托区域“星级家长执照”、社区“父母茶座”、校园“家长学校”等平台,持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凝聚家校共育合力。

  24.经验分享:学校鼓励教师及时记录,并利用“家访智慧众筹小组”等平台定期组织教师举行家访经验分享会,互相借鉴学习,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