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学院法学院举办“Deepseek在法学教育与法学科研中的应用”专题讲座
为帮助学院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2025年3月18日上午,皖西学院法学院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郑戈做客皖西学院“政法周末大讲堂”第191期, 作题为“Deepseek在法学教育与法学科研中的应用”专题讲座。法学院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近200人参加了讲座。法学院院长刘鑫教授主持讲座并做总结。

郑戈教授首先介绍了Deepseek现象的兴起,他指出,DeepSeek作为一款国产人工智能模型,自发布以来在技术、应用和战略层面都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DeepSeek在技术层面展现了强大的推理能力、文字处理能力和编程能力,尤其在逻辑推理和复杂任务处理上表现突出,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准、高效的知识检索、文献推荐、科研分析等服务,在教学科研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郑戈教授以自己使用各种AI辅助工具为例,深入剖析了这些工具的强大功能及其在法学学习与科研领域的应用潜力。例如,融合DeepSeek的ima知识库、豆包的辅助性阅读功能、Kimi的翻译功能、橙篇的写作功能、秘塔的文献注释功能等。在法学学习方面,这些AI产品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法学的学习与理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得力助手。在法学科研中,DeepSeek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DeepSeek可以从海量的文献中快速筛选出关键信息,呈现大量法学案例、学术文献等资料,助力研究人员更高效地梳理研究脉络,发现研究的空白点和创新点。

最后,针对网络上的“DeepSeek两面性”“AI 幻觉”等说法,郑戈教授以塞尔的“中文屋”测试为例,认为AI产品缺乏人类核心要素:意向性和自由意志,这种“无心之智”使得机器永远不可能像人那样有自主的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人类在与AI对话过程中,应自主有意识地引导与学习,DeepSeek的优秀就在于它能针对人的问题提供非常清晰且切题的线索和方向。作为法学师生,在使用DeepSeek等AI工具时要保持自己的主体性,要对生成的内容进行查证和核实,培养独立思考和严谨治学的能力。

郑戈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赢得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此次讲座给法学院师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新技术应用的大门,为学院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学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讲座结束后,郑戈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耐心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
本次讲座是法学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帮助师生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

郑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高校“东方学者”特聘教授。1991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学系。1993年至1998年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攻读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0年至2004年游学北美,先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杜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习和讲学。2004年至2014年任教于香港大学法律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宪法、比较宪法和法理学。郑戈是我国数字科技与法律交叉学科研究的先行者,他的多篇论文进入该领域的高被引论文行列,其中包括《人工智能与法律的未来》《区块链与未来法治》《算法的法律与法律的算法》等等。近年来主要关注数字科技和生命科学等科技前沿领域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连续两年入选智慧法治学术影响力TOP100作者前10名。他著有《数字社会的法治构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多部专著。(文图/陈玉秀 贾良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